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时事评论 > 时事评论:道德谴责无益于改善现实

时事评论:道德谴责无益于改善现实

2015-04-03 09:55:0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原标题:医生自杀:道德谴责无益于改善现实

  据四川多位医生微博爆料: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周晓辉主任医师,因医疗纠纷而自杀身亡。具体情况未知。医生呼吁,请患者和医生互相体谅。也希望有关部门能维护医护们的合法权益。(4月1日《天府早报》)

  死者已矣,出于对逝者的尊重,生者常常愿意付出超出平常的追思与悲悯,而对其不幸则相应地,更易于迁怒乃至积怨。但前事为师,在于将不幸止于历史,对前人最大的尊重,是让悲剧不再有后来者。在这个意义上,一味地以道德谴责为中心迁怒尚处于“传讹”之中的“患者”实在于事无补。

  仅就这篇尚须完善的新闻稿来说,周医师生前的种种遭遇就多有令人不解之处。首先,按照知情者的说法,周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并没有严重的医疗过错,如果这个判断属实,何至于周医生仍然需要“卖房卖车准备赔偿病人”?礼失则应求诸于法,监管部门缘何不及时介入以解决纠纷?

  再而,周医师的窘境更让人疑惑于其所在单位的作为能力。且不说医生在冲突中本无过错,即便医生曾犯有过错,当冲突已不限于医治手段上的争论,其解决过程就该由院方接手。技术责任当然须医生与院方共同承担,若是患者无理取闹,院方就更需要维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须为医院其他患者保持安静的治疗环境,无论如何也不该出现由当事医生承担全部压力,乃至于承受不住压力而自缢的状况。

  显而易见,一旦牵涉到死亡,医患关系常常由原则问题异化为道德谴责,而道德的枪口又常常直接对准了逝者的“对立方”。其实不管是医生还是病患,当其作为个体的形式而存在而得不到群体、机制的帮扶时,都属于弱势群体。病患若无发言权,则其心声不能吐露,医生若无单位的后盾,则其权利得不到彰显。眼前例子即是,在该事件中,我们尚未看到来自于患者一方的只言片语,但舆论的压力已然全部施加到了她的身上。

  道德谴责的标准常常就是没有标准,它可以旗帜鲜明站到医生一边,也可以风向陡转地移到患者一侧,唯有公共管理的介入、院方的勇于担责才能真正有益于问题的解决。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医患关系最怕权责不清,将事件理清,还当事者以公正,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文/宋祖礼

(来源:红网)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huatu)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