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8 16:25:58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本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要漂泊在异乡缺乏融入感和归属感;本已为儿女操心劳力,却要面临异地就医等诸多难题。
这群老人被称之为“老漂族”,为了跟儿女团聚或者帮助照顾孙辈生活,不得不成为陌生城市里的外来人口。近日,记者走进“老漂族”,聚焦他们的晚年生活。
缺乏归属感:还是家乡好
“住了快两年了,还是住不惯。”61岁的郝建国说。郝建国老家在湖北荆州,女儿在北京某航天单位从事科研工作。2013年春天,小外孙女出生,女儿和女婿工作都忙。郝建国和老伴不得不到北京照顾孩子,开始了“老漂族”的生活。
来北京快两年了,可郝建国还是不适应北方干燥的天气,“还是家乡好啊,气候又养人。北京这里雾霾多,不太敢出门转悠,天天在家憋得难受。”
“每次从家乡带的咸鱼、甲鱼、腊肠和辣椒吃完了,我就想着再回老家带点来。”除了气候,吃惯了湖北香辣菜的郝建国,对于北京的口味也不太能接受,“只有吃着家里的特产,我和老伴的饭才吃得香。”
平时,女儿女婿上班早出晚归,老伴带孩子,郝建国买买菜,给老伴帮个手。郝建国总觉得缺点什么,“就只能跟家人说话,在北京一个朋友都没有,想打麻将都凑不齐一桌。”
“当年支持孩子‘北漂’,如今自己却不得不沦为‘老漂’。”郝建国说,在北京蜗居的日子并不舒服,准备拿出所有积蓄为女儿在北京买房,真正扎下根来。
今年春节,郝建国独自一人回老家过的年。“熟人都在老家,在北京过年没有年味,孩子还小,不方便带回去,所以就让老伴在北京带外孙女过年了。”说起这,他有些心酸。
而对于自己和老伴的未来,他说等外孙女大点了还是回老家生活,“在北京没有归属感。”
异地就医难:做手术还得回家
医保异地就医难,是“老漂族”不得不面对的养老问题。
今年51岁的齐秀梅到北京快一年了。2014年4月,在女儿生下外孙后,来到北京帮忙照顾。年底时,齐秀梅在北京的医院检查出子宫有问题,必须进行子宫切除手术。但如果在北京做手术,对于异地医保就医,齐秀梅及女儿一家都不清楚相关政策,也不知该如何办理手续。无奈之下,齐秀梅只得在老伴的陪伴下回东北老家做了手术。
“家里是加入的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个手术下来花了三四千元,全都给报销。如果在北京做手术,一分钱都报不了。而且北京的床位紧张,住院天数少,后续的打消炎针只能自己去医院,对身体康复不好。”齐秀梅颇是无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齐秀梅的情况并非个案,许多“老漂族”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老漂族”持当地医保卡很难在异地就诊,有些允许异地就诊的,还必须得是全额垫付,再凭单据回医保原籍进行报销。如此一来,许多“老漂族”都是“小病”粗略治治、“大病”回原籍彻底检查治疗。
手术后恢复不到一个月,齐秀梅就到北京了,如今还在继续吃药,医药费都是自理。“放心不下小外孙啊。”她说。
如何安放晚年:破解保障“两不靠”
郝建国、齐秀梅只是众多“老漂族”的冰山一角。有网络调查显示,74%的网友身边都有“老漂族”。
如此庞大的“老漂族”群体,该如何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
“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加剧,是‘老漂族’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董磊明认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有更好的发展,选择离乡在大城市工作、安家。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价值观,讲究家庭代际关系,对于父母而言,帮衬自己的子女,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很多老年人“漂”到子女所在的大城市,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一是制度性障碍,例如户籍制度;二是老年人自身在社会交往上存在的问题,例如只能说方言,使得他们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家人、邻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人研究专家孙鹃娟说,这是“老漂族”缺乏归属感的两大原因。
对于破解途径,孙鹃娟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福利保障要惠及常住人口而不只是户籍人口;家庭成员需要充分肯定并重视老人为家庭作出的贡献与价值;老年人自身也需要去主动发掘资源,主动融入;此外,社区应提供交流平台。
“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和医保制度,以流出地医保作为统筹标准,打破异地医保的瓶颈。”董磊明表示,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解决“老漂族”社保城市、农村“两不靠”的问题。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 90后晋级待婚主力 “快餐式”相亲惹吐槽
下一篇: 快递“四通一达”开启半歇业状态 忙坏顺丰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