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时事评论 > "海归"不是用来"杀菌"的

"海归"不是用来"杀菌"的

2013-12-24 17:54:46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几年前,曾被评为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儿童医院终身教授的管敏鑫教授,毅然放弃了独立的实验室和年薪百万元的优厚待遇,回到浙江大学发展。但今年11月被浙江大学提前“解聘”了尚有一年多才到期的职务。这一事件最近在海外华人学者圈中持续引发热议。(见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

  高级海归人才回国发展,恰如一株生于淮北的桔树,水土不服是一个首先会遇到的难题。管敏鑫事件再一次显示了“海归与环境”的冲突格局。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兼职教授朱冠的博文《浙江大学无端解聘高端人才管敏鑫教授》,在华人聚集的科学网“精选博文”位列第一数周之久,点击率达3万余次,不仅体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于“海归与环境”冲突的高关注度,而且也提示出这一争议的两个必然维度——是给海归“无菌”的类海外环境,还是海归就应有到复杂环境中“杀菌”的能力。应该说,这些争议,无论是对于海归人才提升适应能力,还是对于国内为海归人才营造好的环境,都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我们固然希望海归高级人才既是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又是能够改变环境乃至于战胜环境的超人,但这毕竟是殊难兼顾的。一是术业有专攻,搞专业的人也许大多有天性疏于周旋人际关系的倾向。二是精力有限,越是优秀的人才就越需要专注于做学问,至于专业之外的事情,本来是依程序按制度办事即可。三是与环境斗殊非易事。学术圈中流行的两句话“第一,你无法改变世界,第二,做正确的事情”,早就显示出科学家对环境的无奈选择。海归人才学有所成,“怀抱利器”,改变环境的超人梦是基本无法实现的,能够选择的顶多是:做正确的事情。

  其实,海归科学家是改变环境还是被环境所改变,在现行环境下,胜负并不是那么难测的。假定环境是坚硬板结僵化顽固的,那么在“海归与环境”的严峻冲突中,被改变的很有可能不是环境。更何况以一杯清水投入浊流,“泯然众人矣”是一种最大的可能性。而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坚守信仰的海归科学家不被真正接纳,正如管敏鑫“被解聘”事件一样,有关部门就连让人家把聘期做满,再找个体面一点理由让他下课的耐性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其实并不只是发生在海归人才身上,事实上最近国内一些高校解聘或者被迫请辞的学者身上,都能找到不见容于环境的因素。

  说到“海归与环境”,人们也许会想到情商的话题。事实上,正如大环境不够纯净一样,我们的情商理论也早已异化了。所谓情商是指一种情绪智慧,最终会体现在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上。但与人默契合作、处理好人际关系,应该是有原则的,如果牺牲了正直、守规矩、信仰法制等底线,那不能叫情商,顶多只能叫做苟合。而指责怀瑾握瑜,不屑“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醨”的高洁之士情商不高,显然是表错了情,将坏环境的错加诸到了无辜好人的身上。

  既然我们引进海归人才的目的是让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就不必指望科学家们去给环境“杀菌”。海归人才也不是用来“杀菌”的。“杀菌”更多的是相关主管部门的职责。显然尽可能多地为科学家建立“无菌”的类海外环境,尽可能拥有真正接纳海归科学家的宽阔胸怀,无论对于引进海归人才,还是对于最终改变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和环境,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