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时事评论 > “新闻断篇”到底在拷问谁?

“新闻断篇”到底在拷问谁?

2013-12-24 17:48:0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近日《人民日报》发文关注“断篇”新闻,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诸多议论。我看这篇文章。感觉它的本意就是呼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完善问责机制。应当说这个论点是老生常谈,《人民日报》从新闻“断篇”角度来阐发,确有新意,应当支持。然而遗憾的是这篇文章的一些分论点却有些让我不敢苟同。既然追问政府责任,为何又将祸水引到新媒体头上?

  文章的一个小标题是“网络特性让公众健忘”。它认为网络媒体追求新奇快、关注度和点击率,往往加剧了公众注意力的变更个转移,从而产生了“烂尾新闻”、“断篇新闻”。这样的观点从学术角度来说毋庸置疑,微博上不断滚动的热点占据着人们的视线,新一个热点新闻会迅速覆盖旧的新闻。“洗衣机绞死女童案发生后,有多少人还记得山西被挖眼男童?”但是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一定就要记得呢?是不是我们对于每一个新闻都必须记得?要记得多长时间才算合理?我们都清楚,新闻就是速朽的,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更是如此。新闻的社会意义,并不在于它一定要被“记住”,而是它是否推动了事件的解决,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向光明的方向发展,至少能够给予民众以启示。曹林老师在讲到新闻评论时就说过,如果一个评论员的文章在十年后拿出来还是那么应景,那是这个社会的悲剧。所以,我们宁愿新闻“速朽”,当然并不意味着新闻就可以“断篇”。只是,就算公众再关注,再记住不忘,事件就能解决了吗?新闻自己不会提供解决方法,普通民众除了在网络上发表评论嬉笑怒骂,也不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新闻事件的主体,才是推动事件解决的最终力量。既然《人民日报》的主要观点是呼吁政府部门要承担责任,那么媒体终究只是个看门人,只是个瞭望员,大海航行还靠舵手,网络媒体再追逐热点追逐新奇快,也抵不过权力部门的不作为。

  文章另外一个观点是,传统媒体要发挥优势,阻止“断篇”新闻的发生。这个观点本身也很值得商榷。传统媒体的确可以对一个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报道,但是这样就可以阻止烂尾新闻了吗?像《人民日报》这样的中央级媒体,对于很多权力部门的威慑力不言而喻,但遗憾的是没有看见《人民日报》上有多少调查性监督性的报道。恰恰是网络上的反腐曝光取得了很多成果,大批贪污腐败官员因此落马。诚然网络反腐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但是它确确实实使得官员在网络面前如履薄冰。

  即使像《南方周末》这样擅长深度报道的地方媒体,要完成一篇调查性报道又谈何容易?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面临的风险相信每个媒体人都不会否认。而这种调查性报道见报之日,往往是事件还未解决之时,报道最后难免都以巨大的问号结尾。请问这样的报道是否也属于不合格的“断篇新闻”?如果是又该如何解决?难道每个事件都得派记者长期驻守事无巨细随时报道吗?

  总而言之,既然《人民日报》也明确了新闻“断篇”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新闻断篇”的实质就是“责任断篇”,又为何一定要拉上网络媒体和公众垫背?如果权利傲慢仍然横行无忌,烂尾新闻断篇新闻势必会层出不穷。不论新媒体旧媒体,唯有合力倒逼使得权力运行不断透明和高效,别无他法。这个过程中媒体自身的问题由媒体自己去解决,不过在拷问自身的同时万万不能停下脚步。

  文/洪磊

  原标题: “新闻断篇”到底在拷问谁?

  原文链接:http://hlj.rednet.cn/c/2013/12/24/3233072.htm

  稿源:红网

  作者:洪磊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