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17:59:06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站票半价”问题变成了一个煽动情绪的道德问题
每年春运的时候,火车票“站票半价”的议题都被提起,它很容易激发公众情绪,被很多人看成了一个“铁老大蛮不讲理”的老问题。支持者似乎理直气壮:站着的和坐着的,明明享受着不同的服务,为什么还要付相同的车费?为什么座票与卧铺价格上有差别,站票与座票却没有?
这种质问貌似有理,其实不然。站票座票享受不同服务,应该不同价格,似乎很合市场化逻辑。但中国的铁路很难以市场化逻辑去衡量,因为其承担着很多本不该由其承担的公共职能。如果从纯粹市场化的角度分析,到了春运这种一票难求的时候,就应以涨价来平衡供求关系。可如果铁路总公司涨价了,全国人民立刻不答应了,会说“怎么能用市场化逻辑来经营铁路呢?”
客观地看,这10多年来,物价涨了多少倍?从房价到肉价,一个个跑得比刘翔快多了,可火车票的价格变化并不大。正是公共事业的补贴体制,支撑着让多数人买得起的火车票价格,也支撑着火车廉价交通工具的属性,因而一到春运就人满为患。当然,因为坐的人多,加上“一票难求”很难解决,铁路部门也承载了最多的怨言。
一方面反对铁路市场化,反对铁路以市场的理由涨价,另一方面又以市场的名义要求铁路“站票与座票不同价”,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从我们直观和本能来看,站票与座票价格应有差别,可其实这个价格本就不是一个市场化价格。“无座”不是一种座,而是在春运这种特殊情况下,为满足井喷式远超过铁路运力的回家需求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其实,从技术角度看,“站票半价”也难以实现,因为火车上的座位是流动的,这一站没座,下一站有人下车,也许就有座位了,很难精确统计。
有人可能会继续说,买站票的多是返乡的农民工,怎么忍心让这些弱者站着回家,还让他们付与座票一样的钱?这种逻辑也是站不住脚的,是将经济问题道德化,将“站票半价”问题变成了一个煽动情绪的道德问题,好像支持半价,就站到了“同情农民工”的道德高地。可这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第一,买站票的并不只是农民工群体,一票难求之下谁都可能遇到“无座”;第二,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但购买火车票是一种经济行为,应该让这类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中获得补贴和救助,而不是让每个部门和企业都当慈善机构。以“站票半价”的方式去“补贴”弱势群体,这是不切实际也无法承载的期待。
在公共政策的讨论中,常常有脱离问题本身而泛道德化的倾向。比如,讨论得正热的“北京拟提高地铁票价”问题,就被偷换成了一个道德问题。北京地铁网的密度越来越高,地铁亏损越来越严重,政府每年补贴100多亿元,以维持两元的低票价。为缓解高峰客流和交通补贴的双重压力,政府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但是,一些反对者称:你们开车的人当然不在乎涨不涨价,可你们要考虑一下农民工,考虑一下城市低收入者,涨价是很不道德地掏他们的腰包。显然,这样的判断也是将这个问题道德化了。其一,地铁是公共交通工具,并不是阶层专属;其二,地铁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即便不该赢利,起码也不能总背负这么大的亏损。
摒弃泛道德化思维,回归问题本身,公共讨论才会回归理性。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好小偷"与"次道德"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