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17:59:04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近日,合肥一市民的钱包被偷,丢失很多重要证件,没想到后来小偷用快递将证件寄了回来。该市民没想到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感觉对方还有点“盗德”。该市民将此事发到网上,跟帖中不乏“盗亦有道”的点赞;更有甚者称之为“中国好小偷”。(12月18日东方报)
小偷窃了钱包,寄还证件,是否真的很有“盗德”,成了“中国好小偷”,自有公论。但对“中国好小偷”的点赞,则又一次印证了当今颇有市场的“次道德”之说。什么叫“次道德”,说白了就是道德的边界正在慢慢变“老”。所谓变“老”,就是底线不断跌落,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医生在举手宣誓:保证不收红包,不索回扣;艺人在举手承诺:不吸毒,不奢侈,不假唱;官员在举手宣誓:保证不做贪官……诸如此诺情景,不是屡见不鲜了吗?奖金与处方挂钩,处方越大奖金越多,却黑纸白字写进了医院的“分配原则”;“大吃不大喝,收礼不受贿,喜新不厌旧”,似乎也成了官场的“潜规则”;而在大学校园,关于“次道德”的经典的说法是“圣洁满天,不如一套在手”。理由是天要下雨,女要怀春,由不得人,“圣洁”到找不到安全套,才是危险的……
除了这些,“是好男人就请用安全套”的号召也成了中国“好男人”的标准,不管与谁发生性关系,只要戴上安全套,就是“好男人”。今天流行“献身时没有必要让对方负责,分手时没有权力要求对方补偿”的“爱情契约”,既然什么也没有却还要“契约”,这也是“次道德”。而性学专家说,任何人都有和除了配偶之外的第三人发生性关系的权利,“我活,也让别人活”。这也是“次道德”
本是畸形现象,在很多人眼中却已经成了可以接受的“道德底线”。物质生活水平跨越了“小康线”,跨越了“富裕线”,道德底线却每况愈下,这种现象确实发人深省。道德底线之所以称为“底线”,既指这是一个最低限度,也意味着这是不可再逾越一步的“红线”。但可怕的是,既然底线频频下跌,离开“下不保底”又还有多大距离?当道德观像那只温水中的青蛙被慢慢煮熟,那么“次道德”每况愈“次”恰也在劫难逃。
下策聊胜无策,已是屡见不鲜,然而死穴却是下策的后面有无底洞。有一个故事耐人寻味。有甲、乙、丙三个商人,甲商人在3万元诱惑前“次道德”了,乙商人在5万元诱惑前“次道德”了,丙商人在30万元诱惑前“次道德”了。三个商人都有自己的底线,然而又先后突破了底线。这个“先后突破”,其实正是演绎了“次道德”的必然轨迹。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嫌犯一周变罪犯,司法公正何处寻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