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17:56:47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近日,安徽合肥一私企员工王华(化名)通过微博讲述了一次神奇经历:自己的钱包在马鞍山被偷后,丢失了很多重要证件,没想到后来小偷用快递将所有证件给自己寄了回来。王华猜测,小偷应该是根据钱包内自己的名片信息发的快递,没想到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感觉对方还有点“盗德”。(12月17日《安徽商报》)
现如今,“中国好XX”的说法颇是流行。没想到,上述这则小偷行窃取了钞票寄还证件的消息见诸媒体后,网络之上、跟帖之中,不乏“盗亦有道”的点赞感动;更有甚者,还极尽溢美地称之为“中国好小偷”。于是乎,盗人钱财似乎成了“迫不得已”,而寄还证件则俨然是种“好人好事”了。
就事论事地看,对于失主来说,钱包不慎被偷之后,银行卡、身份证等的重要证件,能被作案者及时“奉还”,当然要比杳无音讯强多了。令人发谑的是,合肥那位失主收到的失物快递中,居然还附有小偷的一封打印信,留言中不忘“谆谆教诲”其:“望日后多加小心,看管好自己的钱包及手机,后会无期”云云。如此“好心”的小偷,难怪连失窃者也恍惚中觉得其蛮有“盗德”了——可我却很不以为然,这种贬值的“感动”,倒很易模糊了有害的“盗德”。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小偷之中,当然也秉性各异、“素质”有别。譬如像报道中提到的这名小偷,盗取了他人的不义之财后,尚能“将心比心”地想到一堆证件的办理不易,就花些小钱把它寄还,这比一扔了之显然要有良心。但是,这也仅仅是一种违法之后的良心发现,根本谈不上什么“盗德”之誉。我倒觉着,有些小偷的如此“示好”,大约也是为了求得干下犯法勾当后的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违法触律岂是良善之行,寄还证件也绝不可人云亦云将其视作“中国好小偷”。一来,做了现代“鼓上蚤”,就会给一生留下抹不去的操守“污点”,这是对社会所有人的共同警醒,谁也难获法外开恩或例外宽容;二来,过于高看小偷的良心之举,且以“盗德”之名津津乐道,反倒会使违法之徒淡漠敬畏法律、减轻精神压力,久而久之,便以为只要事后行些“良心小善”,就尽可“心安理得”地大肆去干不法行径了。
把不劳而获的贼手伸向守法民众,这样的盗者何德之有?而且,偷了钱财寄还证件,也与“盗亦有道”的本意相去甚远。所以,贬值“感动”切不可模糊了有害“盗德”;“德”是一个高贵的字眼,一种高尚的蕴意,不观本质、不分场合地将其与“盗”分享,看起来很显新颖时髦、议论独到,而事实上却分明映衬了某些人的思维浮躁、语言粗糙。
相关内容推荐:
下一篇:《爸爸去哪儿》给父亲重新定位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