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6 14:32:2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李先生是一名80后创业者,经营着一家首饰设计公司。今年招聘新员工,他写明不要应届生,因为去年招进的90后让他很受伤。他完全不能理解这些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工作时间都没超过三个月,无法捉摸他们在想什么,突然有一天,他就不来了。(12月14日东广新闻台)
突然不来了,就是跳槽了,甚至是“裸辞”即在未找到下家时即辞去工作了。上海一家企业从名校招聘了20名毕业生,令该公司没想到的是,这20人入职后4个月内已17人“闪辞”。“突然不来了”的不只是上海有,而且“族群”快速膨胀。北大、清华等高校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其中,变动三次以上的占32%。南京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表明,毕业生第一年内即“闪跳”的达65%。
今天已不是一职定终身的计划经济年代,“跳槽”无可非议,然而“跳槽”一旦成了“突然不来了”,成了“跳早”,并且“乱跳”,成了不知往哪跳也要跳的“裸辞”、成了心血来潮就走人的“闪辞”,能说是正常合理吗?“突然不来了”的理由大致有三,一曰“发展空间不够”,二曰“薪资福利偏低”,三曰“想改变职业和行业”。然而堂皇的理由后面,往往是对盲目乱跳。有段对话状摹了“乱跳”者的心态:“你为什么辞职?”“这不是我要的生活。”“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不知道……”
跳槽似儿戏,青春伤不起。黑熊掰苞米一样的跳槽,只会自误其事。对毕业生而言,不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对用人单位而言,会浪费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对高校而言,毕业生中“跳槽族”太多,也会影响以后毕业生的就业。但输得最惨的是“乱跳”者。
90后敢于挑战、个性突出、追求自我实现,这是优势。然而心浮气躁,随心所欲,没有坚持,没有等待,没有忍耐,没有理性,这叫幼稚化,在幼儿身上是常态,在成人身上则是病态。不论就业市场如何潮起潮落,求职者的素质始终是一把不会褪色的金钥匙。素质如何,决不是看出自哪个名校,从某种意义讲,就是有责任感,有敬业心,能放出眼量,能从长计议。缺了这些,实际上是自己封杀了自己——哪一个单位,为自身负责计,会给一个“干一行、怨一行、弃一行”,“突然不来了”的人开绿灯。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不是评功摆好会
下一篇:政府、市场与社会,改革的三大抓手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