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3 13:13:29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日前,《浦东时报》刊登了台湾医生陈保罗在浦东“坐诊”,把病人当亲人,深受患者欢迎的新闻,读后感触良多。
报道中说,陈医生对每个进门的病人都会站起来迎接,看诊结束又会起身握手相送。读到这里,我除了被深深地感动之外,更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这些年,医患矛盾的社会新闻不绝于耳,医生习武也已经不是饭后茶余的说笑了。因此,足见陈医生的不易。他坐诊时除了了解病况,还会关注病人的生活。用他的话说,医生能不能治好病人,关键不仅在医术,更在于把病人当亲人的态度。
我想,到这样的医生处看病,除了得到医疗诊治外,在如沐春风的环境中,人的病痛在心理上已经好了三分,医患关系的融洽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由陈医生的“视病犹亲”,我不由得联想起“视民犹亲”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为老百姓所诟病。一些公职人员官僚主义膨胀、服务意识淡薄。一些人机关里坐久了,官气也出来了,弄不清自己的公仆身份和职责,甚至“反仆为主”,手里但凡有点权力,就颐指气使、开关设卡,给当事人找麻烦家常便饭,拿老百姓“出气”司空见惯,群众对此怨言颇多。前不久,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河北武邑县北漂小伙小周为办护照返乡6次多跑3000公里、江苏丰县市民小狄在两部门往返11次办执照两起问题,即是老百姓受困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真实写照。更有“发飙女民警”因市民办理户口,“不耐烦”开骂,扔文件打人的视频引起网民热议,也让派出所服务窗口后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蒙羞。
“人民公仆”的不良作风,受伤的不仅是当事人的利益,还有老百姓对政府的依赖、信任,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一个台湾医生尚且懂得“视病犹亲”,而我们宣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为何就做不到“视民犹亲”呢?我以为这是思想观念上出现了偏差。
对于这样的状况,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改变。
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致力于增进党群干群关系,把“贯彻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深入落实到位。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能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都成为“视民犹亲”的温暖之家。
另一方面,就是要形成对权力的监督机制。陈医生在谈到“视病犹亲”的问题时,深有体会地说:“台湾医院充满竞争,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当然要温言软语呐。”由此可以看出,医德是基础,但是“上帝”的评判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让全社会都来成为监督的主力,让群众办完事之后对服务人员打分评分制度。信访举报制度等形成长效机制,并与公职人员的“饭碗”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有效限制他们的权力,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陋习。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