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3 13:11:07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中央调整政绩观是对民众的积极回应
作者:空中飞
【江山·时事聚焦】报道:中组部近日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完善各项评价指标、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等硬要求,透露出不再以GDP论英雄的考核导向,凸显了对盲目举债搞形象工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等政绩冲动行为进行问责到底的坚决态度和整治信号(12月11日新华网)。长期以来,考核干部政绩,GDP无疑是最重要的指标,升迁、提职、年终考评,一切都唯GDP马首是瞻。造成部分干部只重眼前繁荣,而忽略长远效益,甚至盲目举债留下一摊子烂账,民众很不满意,各地媒体频频出现质疑的声音。这次中央调整“唯GDP论英雄”政绩观,是对民众正面的积极回应。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今后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发生了变化,也彰显了国家对于未来改革、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我国在1985年开始试点建立GDP核算制度,经过八年运行效果明显。于是,从1993年起,全国彻底取消国民收入核算制,GDP正式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据去年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已接近欧洲德、法、英三国总和,中国GDP达到美国GDP的52.8%,首次超过一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由于GDP是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没有把在市场之外进行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所化费的社会成本,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不能反映效益效率;不能反映生活质量;不能反映社会公正。
就拿环境问题来说,虽然有些企业创造了财富,GDP确实是上升了,但环境污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GDP的增加并不能带给老百姓多少实惠。相反,随着空气、土壤和水质的恶化,要大于更多生产所带来的福利利益。由于政府将GDP作为一个严厉的考核硬指标,于是官员的活动就以追求GDP的增长为目的,一级抓一级,层层分解。有的还实行一票否决制,直接关系到官员的政绩升迁。在GDP指挥棒的作用下,GDP得到了快速的增长,甚至某些地方形成了扭曲的状况。GDP越是增长的快,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是低下。比如,为了工业投入大力圈地,农民生活失去了依靠;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百姓终日与污水黑烟相伴,他们心情舒畅不起来。
地方政府在以GDP为中心的考核体制的重压之下,很多干部就会投其所好,潜心在GDP数字上下功夫,以至不顾百姓呼声,走上“为了今天的繁荣,透支明天的幸福”的歪路。事实上,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用于发展的资金多了,投放到民生上的必然会减少。许多地方虽然GDP指标节节攀升,然而上学难、看病难、买不起房等社会民生问题依然没有很大的改观。GDP的考核扭曲了政府的职能,使得政府为了追求GDP数字的增长而无视人民的生活、百姓的疾苦、社会的公正,这与纳税人供养政府的目的是相违的。现在,中央纠正错误导向,让GDP走下神坛,将不再成为考核地方领导干部的唯一指标,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受到网民的热烈欢迎,深得党心和民心。
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的引领下,各级领导干部在谋发展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推动我国GDP持续快速增长。我们见到老老实实打基础,一心一意求长远,追求潜绩的官员相当少。大多数都是追求看得见的短平快,罔顾科学发展观而“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大拆大建”式的决策,注重上大项目谋取政绩而忽视细微的民生工程,早已受到媒体的诟病。当我们站在“GDP总量世界第二”的高处回头看时,我们在得到的同时又失去了多少?官员们确实应该反思。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为官一任都想青史留名,想作出一番政绩本没有错这能理解,中央也并不是不要政绩观,只是调整不要单一的GDP政绩观。
中央改革政绩考核体系,标准是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为长远打下的基础,既看明面上的“显绩”又看易被忽视的“潜绩”,既看数字上的发展变化又看现实中的民意评价,将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说明这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对违背科学发展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重点提拔那些重潜绩、肯吃苦、为人正派的干部,这样的考核让人口服心服。使我们的干部认识到只重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境,只重头上乌纱忽视民生福祉行不通了,需要紧急刹车。因为光鲜的政绩数字背后是树木被砍光、河水被污染,不少资源被闲置和浪费。有些项目是举债而为,繁荣的背后是发展的泡沫。这种短视行为最终都是不能长久的,必将影响中国的长远发展。
媒体报道湖北原副省长郭有明,在宜昌任市委书记期间,仅用4年时间就将宜昌的GDP翻了一番。原来1000万上升到2000万,但这并没有使宜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而因盲目投资而出现了“三峡全通”这样的烂尾大项目。他落马后,当地一位老领导感慨地说:“这个GDP考核害死人”。郭有明上马“三峡全通”就是典型的拍胸脯蛮干,在工程决策阶段,有市领导就认为公司盲目扩张非常危险,可郭有明不听别人的忠告,仍然一意孤行拍板上马;项目操作时,看不到任何科学决策、集体领导,如果公共赋权可以如此随意地使用,所谓地方发展的蓝图就会异化为主政官员的涂鸦。去年9月,该公司负债规模达70亿元,超过2000名员工被通知歇岗待业,昔日招商引资的典范工作,一夜之间轰然坍塌。郭有明被调查,至今尚无官方说法,但领导决策失误是肯定的,致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仅凭这一点就应追责。如果不是第二巡视组发现,可能郭有明还不会下台。这暴露了官员为了政绩,挥霍公帑的随意性。
今年9月,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央看一个地方工作得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全面工作,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表明了新的选人用人思路,意味着将重建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的“谁英雄、谁好汉,就看在GDP面前能干不能干”导向。这次中组部通知,就是要求官员转变发展理念,摈弃GDP崇拜,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造成生态环境和群众利益重大损害和恶劣影响的官员,即使GDP增长很高也不能提拔重用,相反要严肃问责。《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规范和简化各类工作考核,废止不符合中央要求的制度规定,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新规出台标志着中央推动地方改革的指挥棒终于具有了刚性要求。不仅针对性很强,而且条条件件指向要害,可以说是专为解决中国现实发展问题的“量身订制”。目前中国深受其害的大面积雾霾,就是大自然对我们过去不健康增长方式的惩罚。新规从最核心的考核指标入手,已将大气、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进行量化考核。这告诉我们的官员,不仅GDP快速增长是政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政绩,生态文明、精神文明也是政绩,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也是政绩。防止官员急于求成,新规对政府债务状况也进行考核,亦是“有的放矢”,对盲目举债敲起了警钟,为地方官员戴上了紧箍咒,使官员不敢“三拍”、不能“三拍”。最终为的是民生福祉,为的是发展大局。
简化考核并不等于不重视考核,更不等于不需要考核,而是要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对那些重叠交叉的考核能合并的尽量合并,避免一项工作几个部门重复检查几次的现象。同时,要在考核程序上尽量从简,考核的时间尽量压缩,注重把目标管理与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问责相结合,注重把平时考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注重把公众评议与民主考核相结合,使考核工作做到既认真又简便,达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效果,改变“天天迎检、日日作陪”的考核怪象。解决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繁琐考核问题。《通知》具体从指导思想、标准、实施办法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全面构建起一整套符合科学发展思路的政绩考核制度,为提高各级党政机关执政水平和治理能力,提供了鲜明制度导向和有效激励。
考核由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念,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让那些虚假浮夸、无中生有、投机钻营者无处藏身。政绩评价不以GDP论英雄,就是要充分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通过加强对民意的综合分析,加强对发展质量的考核,真正让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科学评判是否存在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以及“新官不理旧账、吃子孙饭”等问题。根据客观实际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并有效实施,对于选贤任能以及推动党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绩考核告别“GDP唯一”,这是中国社会真正转型的重大举措。核心是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社会,这意味着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时代已经过去。改革进入深水区,官员政绩将与“人民满意”挂钩。如果我们继续喝着污染的水,吸入着污染的空气,吃的是污染的食品,这种GDP的增长对各级领导的政绩无疑是一种讽刺,没有任何意义,人民也是不容许的。《通知》明确提出,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再也不容许地方出现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不能只为了部分人,更甚至是为了某些官员的政绩增长而影响了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有了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才能引导干部真正把工作重心转向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建设上来。让官员们明白要干什么、该怎么干、如何干好,自觉围绕这根“指挥棒”,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希望各级政府尽快转变角色,将生产建设型转到公共服务型上来。才能有效抵御急功近利的诱惑,克服短视折腾的干扰,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的偏颇,提升统筹兼顾的能力,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各级领导干部应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把更多精力用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世界上没有哪种政绩考核模式是万能的,都会存在漏洞。在政绩冲动之下,民生同样可能“被改善”、社会可能“被进步”、生态效益也可能“被提高”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地细化《通知》的各项规定,从考核制度、监督制度、选拔用人制度三个方面彻底堵住官员企图弄虚作假的漏洞。尤其重要的是改变官员政绩评价的“方向”,使官员的政绩评价从“下面”的民意中产生,而不是仅仅从上面来考核。只有民意出官,才会官出民意,跑偏的政绩观才有可能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中组部在通知中开出了明确的药方,期待好药方带来好疗效。这次树立政绩考核的新导向,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为坚持科学发展的干部松绑鼓劲,使他们轻装上阵,不再为GDP及增长率排位纠结。使那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的好干部能够得到重用。
2013-12-1212:41:58
↓↓↓↓2021年省公务员考试相关产品推荐↓↓↓↓ | |||
2021省考万人 模考大赛 |
2021省考红领决胜 点击进入 |
2021省考红领培优 领取进入 |
2021年省考复刻专题 再战成公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上一篇:就业歧视需要“看得见的手”抚平
下一篇:太阳磁极颠倒属正常活动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