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0 16:19:15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一路跌跌撞撞走过5年申遗路,有180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中国珠算,在2013年年末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30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非遗项目。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这一次和中国珠算一同被列入“非遗名录”的,还有韩国泡菜。在珠算和泡菜同台竞争时,已经有人开始忧虑:“泡菜每天都在韩国人的餐桌上,而珠算已经被我们遗忘在陈年抽屉里,珠算的竞争力是不是弱了一些?”珠算如今成功申遗,但依旧有人忧虑,申遗成功后,珠算能够荣光重归吗?
不能否认的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申遗成功,仍无法逃脱衰落的命运。比如非遗项目羌年,是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迁徙活动日益频繁、年轻人对羌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庆祝羌历新年的人越来越少;2008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许多羌族村庄,羌族人民聚集区遭到严重破坏,羌年的延续岌岌可危。同为非遗项目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也面临相同境遇,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这一传统已然衰落。
我们自然不愿意让珠算式微,希望申遗成功后,它能重焕荣光。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说:“今天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说得直接一些,珠算申遗成功,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上,只是为了铭记、见证乃至传承一段历史。
事实确实如此。在珠算申遗过程中,有关方面也曾对珠算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宣传普及工作,但是因为缺少相应的“刺激点”,公众的关注度并不高。有了“非遗”的名号,当媒体再对珠算的历史以及有关知识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时,我们所倾注的热情今非昔比。申遗成功的东风,成就了一堂珠算知识普及课。于是很多人开始去回忆那“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的口诀;于是很多人知道了早在16世纪,珠算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知道了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算盘;于是很多人还了解到珠算的诸多元素还作为象征符号常常出现在语言、文学、建筑、绘画、雕刻等领域,甚至渗透到了日常生产生活中。
对珠算历史荣光仅有追忆显然不够。申遗成功后,“珠算该不该重回课堂”的争论热烈。在很多国人的心里,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似乎只能以有形的方式进行。或者说,他们必须发掘出历史文化在当下时代的现实价值,否则,传承就是一句空话。小学早在2001年已经取消了珠算,即便是在一些大学的会计、统计专业里,珠算课也成历史。珠算课重回课堂,希望渺茫,于是又有人开始推销珠算的“保健”功能:开发少儿智力、预防老年痴呆、活跃大脑细胞、增强手的操控能力。珠算申遗成功,当我们还沉浸在“珠算帮助中国人认识了世界,它作为一种日常用品还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诗意感受”中时,总有人把历史文化的“实用功能”拎出来示众。
在后工业时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它在与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进行一场艰巨的抗争。即便珠算申遗成功,我们正在轰隆前进的现代文明,也不可能放弃可运行数万亿次的计算机,拿起算盘,重回古代文明。
那些强调“珠算重回课堂”的声音里,那些强调必须以有形方式传承历史的建议里,是否掺杂了太多“实用主义”的基因?珠算虽然丢了,但珠算文化未必也化为乌有。对珠算的保护问题,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恢复珠算教学、珠算考级、珠算保健这些功能,就可能完全忽视了珠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民族智慧和精神中的情感基因。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保护它经过时间过滤流传至今的软性价值,远远超过它的实用价值。
在珠算的原始功能逐渐被弱化的今天,申遗成功未必能让它重焕青春,这也不是一个“非遗大国”值得纠结的事情。而任何打着传承珠算文化挖掘珠算经济的行为,终将被历史耻笑。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住井人牵动对社会主义的特殊期待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