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0 09:45:4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9%,非食品价格上涨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2%。
对此,相关专家也于第一时间发表观点,认为CPI和PPI都趋于稳定,为经济的平稳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与此前的变化无常或持续高位变动相比,近几个月来,无论是CPI还是PPI,确实都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CPI没有再或上或下、大起大落,PPI也基本保持在2%以下的幅度范围之内。
但是,这样的“稳定”,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的稳定呢?在这样的“稳定”状态下,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显然,目前的“稳定”是一种心理感觉比实际效果更好的稳定。因为,从CPI来看,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运行状况并不好,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都面临较大问题的情况下,3%的上涨率,应该不是一个低水平了。更何况,在CPI的内在结构中,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仍远高于非食品价格。也就是说,米袋子、菜篮子等与居民生活密切关系的价格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好。
而从PPI来看,虽然下降的速度在放缓,变动也相对稳定,但是,连续20多个月处于下降通道,对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经济平稳向好的基础还不够扎实,经济的内生动力也没有真正得到激发。这样的“稳定”,自然是缺少含金量的。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CPI和PPI出现的阶段性、高位性、非确定性“稳定”状态,管理层切不可掉以轻心,切不要以为这就是经济稳定向好的充分表现,从而忽视对经济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的解决和化解。
事实上,无论是CPI还是PPI,都反映了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前者反映的是涨幅持续偏高,特别是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已对居民的正常消费需求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PPI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也说明工业品消费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工业企业对产品的需求欲望不强,需求状况很不理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把目标锁定在没有突破“两限”,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振荡,是不合适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因为,所谓的“稳定”,都是建立在低水平基础上的,居民承受不起超过3%的物价上涨率,企业则承受不起持续的工业品市场低迷。如何改变该降的不降、该涨的不涨的状况,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相关内容推荐:
下一篇:多哈谈判绝处逢生,中国尤需鼓掌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