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9 09:46:1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近日,一则关于“井下蜗居”的新闻引发社会对于城市救助的讨论。专家分析,临时性的城市救助无法根本解决“井居之困”,在中国开启改革新程之际,“井居现象”再次提醒,须强化社会“兜底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媒体报道,几处井口6日已被相关部门封死,井内东西也被掏出。其中一位执法者称,早上5点多在此看到,有住井者携带值钱物品已经离开。(12月7日《中国新闻网》)
“井下蜗居”空间小。狭窄的空间里堆置着非常普通的生活用品,例如吃剩的馒头、用过的被褥、衣服、蜡烛、球鞋、雨伞等等,这些是“井居者”的“家产”,看着“井居者”的少得可怜的“财产”,令人心酸。不过,“井居者”不同于流浪汉,男女老少中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4岁。显然,“井居者”不是以流浪为生,而是最底层的奋斗者,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双手生活,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让下一代能够向上流动,从而改变世世代代过底层生活的命运。
对这个群体,虽然他们生活非常拮据,生活水平非常低,但他们仍是一群“奋斗者”,他们最大的需要是就业,靠自己的双手劳动,靠劳动创造价值,养活自己的家人。这是他们的“理想、信念”,他们靠这种“信念”支撑着生活,维持着一个家的命运,所以,他们不在乎住井下,不在乎吃得差。对他们而言,只要每天能挣到几十、上百元,且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感到很满足,就觉得努力没有百费,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因此,他们需要的不是临时救助,而是一个栖息之所。
可是,当城管把井盖封住了,他们又不愿意去救助站,因为那里不是长久住所,呆不下去,所以,他们宁愿住井下,也不愿意被救助,他们与城管“打游击”,目的就是希望晚上能有一个休息的地方。城管把井封了,又不给他们稳定的住所,他们去哪儿呢?这是一个谜。最令他们纠结的肯定是生活“被打乱”了,计划安排也不得不改变。这对他们挣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影响家庭开支计划安排。由此可知,对“井居者”而言,城管简单的封井,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是因为城管只考虑到形象、市容和出事后被问责,并没有考虑“井居者”就业、栖息的长久之计。因为,城管知道,救助是民政部门的事,只要把井封了,就没有责任了,至于“井居者”有没有地方安生,能否继续他们的“工作”,均与城管无关。可见城管“封井”行动的背后有一颗“冷漠”的心,对底层人生计的漠不关心,这也应该算是一种阶层化思维逻辑吧——只管自己,不管他人,不替他人考虑。也正是因为这种逻辑大有市场,才有“井居者”成了城市“独特风景”。
但,城管此举不免让人质疑:对“井居”岂能一封了之?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下一篇:胆子与步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