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9 09:18:4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养老保险制度的话题接连出现,几乎每次都会挑动民众的神经。近日官方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在增加,但参保者弃保行为也很突出,仅今年就达到3800万人。这种“我把青春赌明天”的行为,不仅使劳动者个人未来的养老水平降低,而且还将动摇整个养老保险制度根基,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制止。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可谓有喜有忧。喜的是当前养老支付能力还较为充足。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到2012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为22968亿元,且结余额10年来年均增长33%。但忧的是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依然低下,且保障水平普遍不高,地域、行业间差异较大。更严重的是,目前缴费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青壮年劳动力中,弃保现象严重。一般来讲,导致弃保的原因有三种:一是企业倒闭导致职工的缴费中断;二是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故意不给员工上保险。据笔者最近调查,制造业和建筑业农民工较集中的企业大多只给劳动者上工伤和医疗两类险种,上养老保险的为数不多。三是劳动者主动弃保,此类现象在流动人口中比较普遍。
如果说第一种情况属制度衔接问题的话,那么后面两种情况就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对企业而言,不给劳动者上保险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必须予以坚决打击和遏制。但对劳动者个人而言,其弃保行为就很值得认真思考。
从市场经济规律的角度来看,劳动者的行为不能简单地认定就是非理性行为。换句话说,在当前的制度条件约束下,劳动者选择弃保,一定是现实情况下无奈的选择:首先,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与流动人口的工作性质发生冲突。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流动人口必须至少在一个地方工作15年,才能得到“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待遇。这就与大多数流动人口“候鸟式”就业模式发生冲突。其次,虽然我国已经对养老保险地区间的转移接续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但转移成本高昂、手续繁琐使得他们宁可弃保也不愿冒险异地续保。最后,流动人口工资低下,使得养老保险资金的性质演变成工资之外的额外奖金或者是一种强制储蓄金,本来应该用来保障他们未来养老的资金,在现实的压力下还是“落袋为安”为好。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社保机构在部门利益驱动下竟成了推动“弃保潮”的帮凶。由于退保只能退出个人账户中的钱,而企业缴纳的部分却归当地社保基金所有。因此很多地方都不愿意接受外地转入,对于退保倒是大开绿灯。
弃保现象对实现公平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造成了重大威胁,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将流动人口转变成城镇产业工人,大力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从源头上遏制弃保潮蔓延。同时,还应减少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各种障碍,加快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保信息网络,实现社保转移的无缝对接。此外,还要尽快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统筹层次,加强监管,减少地方寻租空间。当然,加大对劳动者的宣传力度,强调养老保险制度的“安全网”、“保护伞”功能,也是十分必要的措施。(作者是对外经贸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从门罗主义看美国后院
下一篇:以锐意改革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