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6 10:36:36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最近,多个县市进入了干部调整集中期,不少干部又有重新安排、再度选拔的机遇了。于是乎,官场的一个惯例——打招呼悄然滋起。这一现象到底有多盛行?据近期《半月谈》报道:安徽省某县委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非常多。仅我收到打招呼的条子就可以装满一抽斗”。
其实,在干部调整时打招呼,绝非安徽省某县所独有,它似成为现今官场生态的“雾霾”。
众所周知,自然生态出现“雾霾”,当是可视性差、能见度低,处于一种模糊状态。那么,官场生态弥漫“雾霾”呢?同样也会使得干部队伍状况显得“模糊”,孰廉孰贪,孰勤孰怠,孰贤孰愚,“可视性差、能见度低”。这是因为,打招呼者并非平庸之辈,大凡都是“说得上话”、“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或是自己的上级,或是退位的老同志,或是自己志同道合的知己,他们向你推荐干部,会“走眼”?事实上,被打招呼推荐的干部也不可一概而论,都是“问题干部”,适如安徽省某县委书记所说:“打招呼的人主要可分两种:一是为人正直、公认有能力的干部,二是口碑不好,甚至是官油子、官痞子一类的人”。如此两类干部,按理说泾渭分明,但一经打招呼,竟显得界线不清,甚或是非颠倒了。
如同大气层出现雾霾,是自然生态的一种灾害,在官场出现“雾霾”,也是政治生态的一种灾难,它是党内腐败的一种表征。试想:倘若让那些不贤不勤不廉的人通过打招呼,越升越高,越升越快,而勤廉贤能的“老实人”却因为得不到举荐而原地踏步,甚至被调到一些“清水衙门”,这必然会使“老实人”无端受到伤害,干部选拔任用将会为此陷入恶性循环。更有甚者,打招呼现象常会有见不得光的权钱交易,让某些“官油子”、“官痞子”有可乘之机,他们把心思全然用于人情场中应酬、关系网中周旋。出面打招呼的人中,难道能保证没有那些“有偿”请托么?可以毫不夸饰地说,打招呼现象严重腐蚀着党内的政治社会。
作为民主政治的一个分支,我国的用人制度并不完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干部调整,哪些该上、哪些该下、哪些该调离,最有话语权的是群众,通过考核、征询、调查,多倾听群众意见,这样的干部调整才合谱。倘若光顺从某些大人物打招呼来摆谱,那么,还是依循着“少数人选少数人”的怪圈。打招呼这种潜规则的盛行,正折射出了当前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短板”。
要廓清打招呼这一官场生态的“雾霾”,窃以为——
一要完善选拔任用干部的机制,尤其是在程序上要有防线,如:必须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一把手”不能一人说了算;拟选拔任用的干部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后公示;重新调整的干部必须说明其理由;等等。
二要走群众路线。调整干部亟需提高透明度,让群众有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压缩少数人通过打招呼的方式起左右的空间,以致杜绝这一陋习俗规。
三要加大干部选拔责任倒查。领导干部有举荐干部的权力,但对举荐的干部应该负有责任,力求做到“谁举荐,谁负责”,尤其要让首提责任人为举荐承担主要责任。倘有了“举荐倒查”机制,那么,打招呼现象便会大为敛迹,官场的这一“雾霾”便会日渐清除。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无痛人流"成了"快乐广告"?
下一篇:清理“小产权房”,北京动手了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