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4 10:16:07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近日,一条“牛奶将人类送进癌症的坟墓!”的消息,在一些社交网络被大量地转发。
持“牛奶致癌论”者称,人是地球上唯一终生吃奶的动物,而奶牛靠打高剂量的荷尔蒙产奶,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发现: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岛素的生长因子就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质,而牛奶中的IGF-1更易致癌。一时间牛奶还能不能喝,奶牛是否靠打激素产奶等问题让人一头雾水。从网上的留言和评价看,网友们对专家的辟谣仍是将信将疑,甚至有人发出“专家都辟谣了,看来这是真的了”的调侃。
事实上,“牛奶致癌”、“牛奶可导致骨质疏松”等传言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2006年和2010年,类似观点就先后被传播,而且会时不时地会增加一些新信息,开始新一轮的流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这些传言是否属实的解释都语焉不详,甚至主流媒体都鲜有回应。和随时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相比,科学传播显得“慢了半怕”。
这些年来,类似于“牛奶致癌”那样的传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隔三差五地在网上或报纸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少有消停的日子。与各种形式不同、颇耸人听闻的传言相比,科普知识的传播,要么针对性不强,要么解释得单调枯燥,不能生动有趣、让人乐于接受。由此看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做好科普工作仍任重道远。
如果说公众对一些虚假消息难辨真伪,一时无法适从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担负着传播真实新闻、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使命的众多媒体,就不能也不应该逃避自己的责任了。
这些年来,媒体的可信度老是受到冲击和为受众质疑,以至于有些媒体正儿八经发表的消息,在亿万受众看来,却成了“你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老百姓常在茶余饭后拿来调侃一番。反正信不信随你便,新闻的真实感由此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受伤”的自然不仅是广大受众,媒体自身的日子恐怕会更难过一些。
须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当然也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一旦失去广大受众的信任,一旦老百姓再也不把媒体发出的诸如“这个不能吃”、“那个应少用”的消息当回事,那么到那时候再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还新闻以真实性和可信度,恐怕就难乎其难了。
杜绝“牛奶致癌”等等耸人听闻的消息一而再再而三地频频露脸、混淆视听,媒体责无旁贷。摆事实,讲科学,不搞哗众取宠一套,秉承实事求是传统,媒体更是义不容辞。
相关内容推荐:
下一篇:重庆小面里行走着重庆人性格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