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时事评论 > 重庆小面如何告别“小作坊”时代

重庆小面如何告别“小作坊”时代

2013-11-24 10:15:44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作者:王祥

  在重庆,小面和火锅一样,遍地开花,街头巷尾,无不见其踪影。但细心的人会发现,相比于已有了产业协会,“刘一手”“秦妈”“德庄”等品牌也已做成了连锁店的火锅,重庆小面仍处于“小作坊”时代:一地N面馆,大街小巷里,很难见到名字重复的店面。

  可能有人会说,一顿火锅能为店面创造的营业额至少都是几十上百,而一碗小面才需几块钱或十几块钱——产值决定了其成不了气候。但这是个认识误区,一瓶老干妈不也才几块钱吗?但人家就能创造出20余个系列的品种,还出口到美国,年产值达到了数十亿。

  其实,重庆的小面老板们也并非不想做大做强,只是他们大多不愿冒风险去开分店、搞连锁。这就和成都人喜欢喝茶、打麻将一样,有时间就享受一下生活,懒得去主动给自己找事;为了生计,他们可以开山创业,可以在小店里做得风生水起,若说扩张,开分店搞连锁,却大多没有勇气,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要生活在忙碌中。所以,上档次的小面名店、连锁店,在山城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而相比于“全国面条十强”,重庆小面的落选其实不冤,因为重庆小面的确存在硬伤——缺少文化内涵,一个拿得上台面的故事、典故都没有。拿“十强”中的武汉热干面来说,它就有一个历史典故。据说20世纪30年代初,汉口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有一天天气炎热面没卖完,他怕面条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却又不小心碰倒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李包将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后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凉粉的调料,弄得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

  如今虽说已很难判断这个故事的真假,但即便是后人伪造的,这也体现出了一种饮食文化。没文化底蕴作支持的饮食,就像池中浮萍,远观之青翠欲滴,但风一吹,便只能随波逐流——因为其根基不稳。

  在吃变成了一种时尚的今天,食客吃的不仅仅只是食品本身,更是在吃它的文化品味、文化底蕴,因为这也代表了食客本身的品味追求。所以,量上早已达到基本线的重庆小面,就应该着眼于如何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如何让小面也和火锅一道,成为重庆的又一张饮食名片。

  当然,重庆小面在告别“小作坊”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店主们的坚持而外,增强小面的文化底蕴、组建重庆小面协会、增加重庆小面的种类,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手了。这对于做大做强小面产业来说,尤为关键。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