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4 10:13:3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反复强调“社会治理”是18届3中全会的一大亮点。社会要和谐,要安定,要有序发展,不可能靠自发,自流,需要治理。千百年来被人们称颂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都是“治”出来的。没有“轻谣﹙应为双人旁,电脑打不出﹚薄赋”,没有“与民休息”,不“废止诽谤妖言之罪”,怎么可能有他们的“社会升平”?社会治理水平决定社会的状况。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既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氛围和前提,又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
三中全会在社会治理方面提出的观念和举措是高超的,是有高密度创新点的。第一,目标明确。全会把治理的目标定位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扣住“增进人民福祉”。第二,主体鲜明。治理社会的主体在社会。全会在讲民主政治时,与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制度并列地加了个“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拎得这么高,是一大突破。同时,又号召我们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可以相信,随之而来的将是社会组织的星罗棋布,将是社会组织的自治、自理,自己教育自己,去行政化、去盈利化。第三,找到源头。化解社会冲突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充当“消防队”,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引发社会冲突源头不在于少了站岗放哨,而在于社会结构的贫富差距过大。3中全会强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强调“共同富裕”。这无疑会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张力,化解社会矛盾。第四,革新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的准绳,是社会行为的跑道。赛跑时跑错了跑道,再快地是无用功。治理社会一定要有完善而正确的社会规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之所以为“盛世”,就在于文帝、景帝他们调整了社会规范,给人“松绑”。3中全会多次提出公平,“更加公平”,“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在跟过去把公平置于“兼顾”地位的错误道德规范告别。可以相信,随着公平而来的必将是荡平人间的不平,必将是平权、平等、平心、平稳。
社会治理的创新是无止境的。为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作为社会学者,我们要努力提炼社会治理的经验,提高社会治理的理论水平。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中国用行动阐释人道主义
下一篇:小产权房该不该转正?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