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1 09:20:56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近来,网上有文章称人民币“外升内贬”,并称人民币对不住(中国)人民,被不少网站转载,引起舆论纷纷。这篇文章还认为,汇改8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增值达34%;对内商品贬值达43%,人民没有从汇改中得到实惠,中国的贸易和经济似乎也没有从汇改当中获得补益。相反倒是美国人低价消费中国商品,而中国拿着赚到的美元又去买美国的国债,让美元又回流到美国本土。虽然这种说法已经不再新鲜,但是每次有人旧话重提,总会引起新的轩然大波。
笔者认为,该文所议之题,有研究探讨的必要,但是上述结论却需要推敲商榷。
首先,人们总爱拿不同年份的同类商品的价格进行直线比较。例如,有人说2013年的大米价格是每市斤3.3元,而在2005年时的价格则是每斤1.9元;并且得出今天的100元人民币实质市值仅仅相当于2005年的57元。由此得出人民币对内贬值高达43%。把这两个变化绑架在一起是不对的,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如果这样的比较法得以成立,我们将无法面对下列事实:1972年时,1美元兑换2.2元人民币;而到了1980年,1美元只能换到1.5元人民币,人民币增值高达67%,而国内市场价格根本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般大米的价格在每斤0.165元;当时被市场捧为精米,好大米的小站道大米也只是0.25元左右。而那时人民币对美元等实行一揽子货币方法的汇率管理体制,1985年时,贸易项下的汇率是1个美元换到人民币2.8元,非贸易汇率依然保持在1.5元。到1991年时中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一度达到5.4423;到1993年时调剂价格放开,1美元兑换人民币高达8.7以上。一方面是中国的出口发展迅猛,人民币汇率对外贬值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当年大米的价格也只是每斤0.50元左右,并没有随着人民币贬值而大幅跌落。大米等价格如此之低,是因为当年人们的收入普遍很低的缘故。所以说,国内市场物价是受其它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是人民币的对外币汇率多少的制约。
由于当时实行了外汇券和人民币同时流通的双轨制政策,人们更关注的是美元的黑市价格。那时100美元可以兑换到850元甚至更多。而现在只能换到608元左右。可见人民币增值使美元购买中国货的能力减少。有人又因此担忧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人民币的增值使美元储备无形缩水。更有人心灾乐祸的说中国出口越多越吃亏,美元赚的越多越赔本的怪论,这是有悖常识的异见,不要轻传。其实,这些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国际交易结算之用,其市值是不会有很大影响的。
我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决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影响物价变化的因素:就是人们收入的增加比例。2013年的收入与1990年和2000年的收入不可同日而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的平均收入不足千元,物价相对较低属于正常。
笔者举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无论是过去的对外贬值,还是现在的对外升值,人民币和国内商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和人民币对外汇率没有直接关联。汇率变化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并没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更不会对国内商品价格如大米等产生直线影响。个别进口商品价格则可能受到汇率等各种因素的曲线影响,但不能简单地怪罪于人民币增值。最受影响的是常年出口企业,但是也不能说出口越多越亏本。至于说“老百姓出口仅是赚到了可笑的通货膨胀”则更是缺乏有力的佐证。
有人以美国人在中国利用结售汇的利差生活旅游为例来证明其人民币外升内贬的观点,也是片面的。1,倒是更多的中国人在享受人民币结售汇利差的好处:成千上万的中国旅游者和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庭,现在用6.2万元就能兑换到1万美元,比汇改前的8.7万元(至少)节省2.5万元以上。怪不得有许多去美国旅游购衣购物的中国人大呼便宜,过瘾。殊不知,他们也是沾了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光了呢!
既然我们都知道,人民币升值压力来自国际市场顺差压力所致,就没有理由嘲笑和挖苦当前的汇率体制。要知道,或许正是当前的汇率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出口企业的金融安全,和中国国内市场的稳定运转,也间接保护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不应当误读当前的人民币增值走向,相信在市场的调节下,中国的汇率体制会更加健全,既保障了国际贸易的公平,也捍卫了人民币的尊严。人民币终归为服务人民所用,人民爱人民币是必然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梅新育跨国比较物价得了健忘症
下一篇:以房换官,干部任用岂能如此儿戏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