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6 11:21:1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22岁湖北枣阳小伙张琪突患白血病,病危之际致电武汉市红十字会(以下简称红会)捐献遗体,却被告知不提供上门服务,引发广泛关注。昨日,武汉市红十字会表示,待张琪与父母商量后,将全力配合其进行遗体捐赠,让他的爱心得到传递。(《京华时报》11月14日)
在“身之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理念下,一个人作出捐献自己的遗体决定很不容易。更何况,在病危之机,还想到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社会,以便发挥更多的作用,这样的爱心值得鼓励和弘扬,也是当下最需要的社会正能量。然而,一句“不能提供上门服务”的回复,让爱心者的内心受到了伤害,并通过新闻传递而释放出“捐赠难”的寒意,对于整个社会的捐赠积极性,也将是一次严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相关慈善机构的形象,也将会因之再度受损。
与“不能上门提供服务”相对应的,便是遗体捐赠数量的稀缺。时下,捐献的遗体主要用于医学院的解剖课,遗体的稀缺严重影响医学教学质量。据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于恩华介绍,现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大概平均每10人只能解剖1具遗体,一些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科生则根本没机会动手操作。理想状态下应该4至6人解剖1具遗体。而在医学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一个医科学生本科阶段至少要解剖过一具遗体,一名医生从学生到成长为教授要解剖10具遗体。
一方面,没经历过解剖实践,学生会缺乏人体形态学的概念,会严重影响医学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每年我国有100万人进行肾透析,30万人死于肝功能衰竭。尽管每年有1万余名患者接受移植手术,数量仅次于美国,但器官移植的需求是150万,缺口巨大,许多患者因等不到供体抱憾而终。从2010年起,中国红十字总会和卫生部宣布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建立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而这其中,包括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可移植器官。这意味着遗体捐献不仅解决了医学教学所需,更重要是,能够为紧缺的器官移植找到供体。
也正是因为如此,激活全民捐献热情,形成全民共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各级器官捐赠主管机构和实施单位优先服务的方向。而要实现逐步转变这种传统看法和认识,就必须通过人性化的服务,达到引导、激励和回馈的作用。更何况,《武汉市遗体捐献条例》等地方条款明确规定,捐献人可以自己到登记机构办理遗体捐献手续,也可以要求登记机构上门办理。这意味着“上门办理”属于一种法定义务,“不能提供上门服务”的回复,既是对法律规定的违背,也是对社会爱心的伤害,给原本就遇冷的遗体捐赠浇了一盘冷水。
遗体捐赠释放的“难捐赠”的寒意,无疑是整个社会慈善难以承受之重。没有什么理由比保护爱心和激发慈善更为重要,如果连送上门的捐赠都因为服务不到位而受阻,那么再多的宣传也必然无效。与此同时,透过个案不难看出,红十字会受理捐赠遗体的操作流程过分机械化,缺乏人性化,同样成为爱心伤害的重要原因。如此看来,红十字会广受社会诟病,社会信任度下降,呈现着体系性的症结。这其间除了改进工作方式和态度之外,更恐怕的还有体制弊端的追问。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女记者低胸”不需要解释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