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时事评论 > “鞋垫奶奶”的去留考验道德和义理

“鞋垫奶奶”的去留考验道德和义理

2013-11-15 09:40:2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75岁的张素婷在河北师大老校区做了20多年缝缝补补的活计,师大搬迁后又来到新校区摆摊卖鞋垫,被学生称为“鞋垫奶奶”。不料,前两天老人却遭到校方的驱逐,幸有学生求情才暂时存身,河北师大保卫处工作人员称,此举“也是为了维护学校安全、整洁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11月14日《燕赵都市报》)

  缝缝补补20年,如果没有接下来的故事,这本应是一个多么温情的民生新闻。然而,世事变迁,校区变新了,可以缝缝补补的容身之地却没有了,温情不再,倒是生硬得引来舆论热议。偌大的校园为什么就不能容下这个75岁高龄、与并学生们有着深厚感情的鞋垫奶奶呢?20多年、75岁、高校、驱逐、学生求情,这样的一些关键词组合起来,把一群孩子的爱心和善意烘托出来的同时,也衬托出一所大学的不人性,甚至冷血。于是乎,有人惊呼这是大学精神的沦陷,这是大学人文的缺失。

  其实是犯不着把这样的一桩事上升到大学精神或是大学人文层面,如果非要将此事将道德、精神、人文牵扯上关联,更像是一次不由分说的道德绑架,是众人站在道德高地的自我审判。要知道,做出不让鞋垫继续摆摊,其实是源于高校的规定,姑且不论这样的规定是不是就“维护学校安全、整洁的环境”,既然它是校园管理方制定的规定,那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如果因为道德上的照顾,可以让鞋垫奶奶在校摆摊,那么还有其他弱势者,是不是也可以照顾摆摊呢?如此以来,制定的规定如何成规矩?

  当然,并不是说校方这样的“驱逐”就正义凛然了。撇开道德层面,其实作为一所高校,驱逐一个年逾7旬、在校已扎根20多年的老奶奶,显然显得简单而粗暴了,在规定面前,确实不应该被道德所绑架,但是如果生硬的规定能糅合义理的柔性,比如仁义,将使整个局面变得不那么僵硬了。义理其实是来自儒家术语,而儒家最核心的价值便包括“仁”和“义”。

  有必要说明的是,一所高校如何对待一个鞋垫奶奶的去留,需要防止被道德绑架,但并非否认道德的存在,其实道德与义理并没有完全的界限,从孔子的“道德仁义理智信”便能看出,道德和义理更多的是选择逻辑上偏向,这就相当于道德和正义之争。从尊老,从保护弱势来讲,大学当然应该给与最大可能的方便,甚至可以无视规定。但是从正义的层面讲,这样无视规定的照顾算不算真正的正义呢?道德层面和规矩层面并非并行不悖,而应该有契约下的义理周旋,比如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基于仁义给鞋垫奶奶安排一个在经营区内可减免部分费用的门面,既不违规,也满足了学生们的善意情怀,同时也是彰显高校的仁义关怀。

  一所堂堂大学,应当容得下一个苦苦谋生的老太,可以无关大学精神,可以无关高山仰止,也无关人文情怀,只是需要在道德和义理间为弱者找到在夹缝里可以生存的空间。

  (文/高亚洲)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