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5 09:34:55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大学欲驱走在校摆摊20余年老太,学生求情望收留。
作者:杨光志
75岁老人张素婷,在河北师大老校区做了20多年缝缝补补的活计,师大搬到新校区后又来到新校区摆摊卖鞋垫。近日师大学生求助称,“鞋垫奶奶”疑遭学校驱赶。工作人员表示,这都是按学校规定办事。(11月14目燕赵都市报)
“鞋垫奶奶”遭校方驱赶,师大学子呼吁大学校园多点人情味。这样的新闻很煽情,看上去,这是城管思维在校园的体现,而同情老人,将成为普遍的共识,尤其在热血学子那里,更是一碗现成的心灵鸡汤,一场适合安慰慈善心的惯性工具和秀场。于是乎,“人情味”,带着不可抗拒的道德压力,让企图实现“全新校区全新秩序”的校方努力,毫无还手之力。
引起观念冲突升级的表面因素,是旧校区迁至新校区这一时间节点,事实上,基于一种惯例生态,若一直是老校区,恐怕不会有这样的冲突,就好像旧城改造,每一个旧城区都有熟悉的叫卖声,每个大学老校区亦然。其观念冲突也类似,旧城区,包括广大农村,那鸡犬之声相闻,那互相容许的你今天占点便宜,我明天还点人情,都是原来熟人社会的人情味体现,但新的以小区为特色聚集了互不熟悉的人群在相邻的空间生活,在物管的管理下定出的规矩,还能容许这种“鸡犬之声相闻”或者“随便占便宜”吗?
更为本质的是,这75岁“鞋垫奶奶”能否被大学校园容许,是一个伪问题,根本就不该由大学校园来解答。首先,这涉及社会保障及养老,主要是政府层面的事情,“鞋垫奶奶”是否真的需要每天靠卖点鞋垫来维持生计?又或是她其实是基于一种“做惯了不想改变”的生活惯例,或对校园风景包括对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有所留恋,而舍不得离开校园?若是前者,当呼吁其所在基层政府,加强对老人的生存扶植力度。我相信,在低保已应保尽保的当下语境里,“鞋垫奶奶”的生存,肯定不是靠学生施舍般地购买她的鞋垫来维系,那能赚多少钱啊?
而如果是后者,老人卖鞋垫不是基于生计困窘,只是想一如继往地呆在学生堆里感受幸福与快乐,这个事就只关乎“记忆”,而不关乎“慈善”,以慈善为旗的所有义正辞严的吁请,就根本是使错了力,只具备一种自以为是的假象的神圣感。对此的解决办法是,老人以另一种方式亲近学生,而学生以更贴心的关注去让老人开心。
过度地吁请和声援老人卖鞋垫,其实只是学子简单化地升华道德,表演善良,不恰当地开辟一个安全而低成本的领地,借人酒杯,浇己块垒,借老人做参照衬托,来安慰自己的基本良知。亦如陈亦迅的歌词:只剩下不知疲倦的肩膀/担负着简单的满足。同时,这种吁请和声援,也绝对实现不了老人想要的“稳稳的幸福”。
相关内容推荐:
下一篇:讳疾忌医当警惕(今日谈)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