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4 09:37:59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来源:中国网 2013-11-13
研究曹操或者尧舜禹,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恐怕不能用青菜萝卜的价格来衡量。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张扬,从来不是社会的倒退,相反,它是推进历史向前的另一种伟力。
作者:邓海建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课题组透露,孔子及其后人、尧舜禹、黄帝、炎帝是真实历史人物还是传说人物的研究都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中国的政治史也会因此大大地往前推进。(11月12日《京华时报》)
在一个“理性”越来越散发出浓郁工具色彩的时代,一切价值与操守、精神与文化的溯本求源都会显得滑稽而扯淡。遗憾的是,“复旦大学课题组研究曹操与尧舜禹”的新闻再次验证了时下公共舆论的浮躁与张狂。浏览一下不同网站的数以万计的新闻跟帖,几乎是清一色的板砖:有恶意揣度“烂专家骗经费”的,有愤而斥之“吃饱了撑得”的,有扣帽子骂其“厚古薄今”的……与其说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尴尬,不如说这是价值理性的没落。
什么是意义、什么是价值,这些看似终极追问的命题,其实时刻纠结在我们的寻常日子中。复旦大学课题组的研究,自然未必人人读懂,不予置喙或者理性质疑,都是可以理解的姿态,那么,为什么面对“相关论文于今年上半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发表,并已得到国际认可”的事实,显然是“门外汉”的民众还是骂声一片?这才是最值得慎思的问题。
首先要承认几个背景:一是中国的部分专家学者因为在一些公关事件上急于表态又胡乱发声,已经令整个精英群体的权威斯文扫地,在破碎的公信力面前,就剩下明晃晃的塔西佗陷阱——你说什么都是不对、你说什么都没人信。譬如中国社科院联合中国气象局刚刚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说雾霾影响生殖健康,这说法已经很有“节制”意识,但不日之后,专家马上说“影响不大”。从时机与情感上看,类似话语权已经被滥用而逾越了常理常情的下限。二是学术规范缺乏制度兜底。院士评选上的悬疑、论文抄袭上的猫腻,甚至10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凡此种种,民众以怒斥的姿态来表达对预算及课题的担忧,也算情有可原。
只是,这样的解构思维,一旦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必然遗毒甚广。一是戾气四溢,动辄就是搞有罪推定。专家是“烂”的,老师是“打人”的,医生是“收红包”的,官员是“贪腐”的……每个群体都被贴上标签,“对事不对人”的尘世法则,悄然转变为“对人不对事”的思维暴力。以身份辨别是非正义,历史还不够惨烈吗?二是怀疑一切又否定一切,这种“习惯性质疑”也是一种消极破坏力。去年,《中国青年报》曾为我们提供了过一个调查数据:万人民调显示,71.8%受访者确认身边遍存习惯性质疑者。
参差多态,美之本源。面对一起事件、一个现象,批判或者赞美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约而同”的一个强调、一种声音。
研究曹操或者尧舜禹,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恐怕不能用青菜萝卜的价格来衡量。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张扬,从来不是社会的倒退,相反,它是推进历史向前的另一种伟力。这就像GDP要发展,教科文卫也不能停步一样。这世间,一些人在低头走路的同时,总要有一些人还会抬头望天。这不是情调,而是人之所以为人、人类之所以不是机器的本质区别。如果将社会价值庸俗化、工具化、物欲化——试问,诗词歌赋有什么意义、读书看报有什么意义、谈情说爱有什么意义?
研究尧舜禹是不是“闲得蛋疼”?这样的追问,越是看似铿锵有力,越是让人苍茫而心虚。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7_86357.html
↓↓↓↓2019年省公务员考试相关产品推荐↓↓↓↓ | |||
2019省考面授课程 课程进入 |
2019省考在线课程 课程进入 |
2019省考备考用书 优惠进入 |
2019省考免费资料 领取进入 |
相关内容推荐:
上一篇:提倡讲真言说实话
下一篇:"老师去哪儿"背后的乡村教育之痛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