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1 11:14:0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刚刚公布的三季度各项指标,表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这在整个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实属不易。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我国经济形势,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不同预测,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又起。全面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走势,应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到稳中有为,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稳增长。
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识与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经验,分析了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我们应以此为分析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以下四点,应作为统一对经济形势认识的基础。
一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已持续了35年,目前增长潜力依然巨大。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90美元,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再经过10年努力,使人均GDP翻一番,达到1.2万美元,将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7万美元之前,都属于快速增长期;超过1.7万美元,速度才明显下降。同时,许多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容易,但要进入高收入国家,就比较难了。在上世纪中叶,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达到3000美元以上,但最终能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为数不多。目前我国正处于向高收入国家冲击的爬坡阶段。这次的国际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难,但只要善于趋利避害,就能化挑战为机遇。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由于我们应对得当,成功地把挑战变成了扩内需的机遇。正是由于9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大规模基础设施、能源建设,才为进入新世纪以来长达10年的黄金增长期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严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只有通过加强宏观政策的引导,把社会资金引导到生态环境治理、引导到中西部和农村发展上,通过发展来提供更多更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加快公用事业的发展,才能使目前面临的各类矛盾得到缓解,并通过进一步发展最终得到解决。把眼前出现的问题归结为过去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是偏颇的。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
三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基点。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建立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拉动的局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状况,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增长;改变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的状况,加大对改善生态、治理环境的投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变区域差距,特别是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状况,鼓励各类资金投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努力实现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双倍增”目标,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各翻一番。这两个指标密切相关。为了实现第二个目标,要求经济增长必须保持相应的速度。十年翻一番要求年均增长速度不能低于7.3%。由于前两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后8年平均每年增长7%,即可实现十年翻番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必须比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一些,因为经济增量中的一部分要用于公共积累等社会扣除,还要考虑人口增长因素。1978年到2012年的35年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为7.4%,前者比后者快2.5个百分点。今后8年,考虑到调整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结构,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经济增长速度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至少要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我国经济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只要针对阻碍发展的体制性弊端深化改革,把潜力释放出来,足以支持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的持续健康发展。
释放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亟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2012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只有33.8%,比“六五”时期53%的水平下降了19个百分点。提高居民消费率,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潜力巨大。关键在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当前扩大消费的重点仍是住房和汽车,这是其他领域的消费难以替代的。扩大住房消费必须从增加供给入手,而不能限制购房需求。抑制城镇住房价格上涨,应当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打破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状态,并通过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把城市与周边地区、市区与郊区连接起来。只有用改革的办法才能找到抑制房价、扩大住房消费的良方,同时也能有效拉动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我国正处于汽车进入家庭的黄金发展期。2011年我国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仅为19辆,发达国家一般为150辆。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的阶段,处理好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矛盾,就能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释放就业需求的巨大潜力,亟待全面推开“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仅为36%,全球平均水平为62%,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50%。如果能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可新增就业岗位1.1亿个。释放第三产业就业需求的巨大潜力,必须加快推进“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同时,在用地用电用水价格上,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要一视同仁。第三产业集中了大量的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户,目前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税收起征点为月销售额2万元。如果按销售利润率10%来计算,月纯收入仅2000元,比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月收入3500元还要低1500元,显然起征点偏低,这不利于创业、放水养鱼、培植财源。要继续深化改革,从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释放劳动力供给的巨大潜力,亟待改革城乡管理体制,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农业劳动力尚有2.8亿人,耕种着18亿亩耕地,平均每个劳动力仅能种6.4亩地。以现有的机械化条件,平原旱作粮食种植,一个劳动力可以种几千亩;水田稻谷种植,一个劳动力能种几百亩。通过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使之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集中,发展现代化农业,不仅可以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从事农业,而且可以进一步把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二三产业提供劳动力资源。未来十几年,如果能够再转移出1亿多农业劳动力,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释放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亟待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以来,科研投入大幅度增加,科研成果开始成批涌现。民营企业申请的技术专利已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67%,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目前,仍有两个领域创新的潜力有待发挥。一是国有企业,二是大学。在国资委发布的《关于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价值列入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的范围,这将对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产生重要影响。大学拥有科技创新的大量优质资源,应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努力使大学成为科技创新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
释放资本的巨大潜力,亟待改革金融体制,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率。我国资本存量很大。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流动性差,资金供给主要集中于大企业、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和国家重点项目,小微企业、农村、中西部地区和民营经济获得资金支持较少,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本原因在于金融领域尚未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缺乏足够多的民营竞争主体参与。据统计,全国268家最大的制造企业创利不及5家银行的57%,银行业的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根源也在于银行业缺乏充分竞争。因此,金融体制改革应从放宽准入入手。与此相应,必须建立地方性金融监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在这3项改革完成之后,才能实行利率的市场化。如果在没有推出这3项改革的情况下,率先实施利率市场化,必然出现垄断企业的寻租行为。近1年多来非银行贷款融资在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比重上升,银行表外业务规模膨胀,孕育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释放土地利用的巨大潜力,亟待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户对土地的用益物权成为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村庄和小城镇占地17万平方公里,人均占地是城市的3.5倍。经验证明,通过宅基地整理,可节约土地50%以上。关键在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落实农户对宅基地的用益物权。
释放以上结构转换和生产要素的巨大潜力,不仅对近期稳增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未来20年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近期应以扩内需调结构实现稳增长
近期应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引导到有利于促进结构优化的投资领域,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在扩内需转方式中实现稳增长。
加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是绿色运输方式。高铁的出现,以300公里为半径可形成一小时商务圈,将促进城市群的发展,改变现代城市和生产力布局。我国人多地少,发展高铁适合国情。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赶上美国,但铁路通车里程不到美国的1/2。高铁技术作为国人的骄傲,可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我们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一个标志性的举措就是大规模地进行了高速公路建设,那么,这次要把国际经济危机的挑战变为机遇,主要就看能不能加快高铁建设,尽快形成高铁网络。铁路建设现在有2万亿元债务,不必过于担忧。特别是在铁路快速建设阶段,出现一些债务是正常的。应当通过股权多元化、发行长期建设债券和增加银行贷款或贷款证券化等措施,满足铁路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破解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加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国民经济可形成强大拉动力,并为子孙留下优良资产。
扩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整洁农村、美丽中国工程。适应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或中心村,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配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节省下来的宅基地可作为新增建设用地或耕地。采用这一办法,把农户改善住房的需求、开发商的利益与政府发展规划有机结合,把新型农村社区、工业园区和农业耕作区有机结合,形成联动机制,用吸引而不是强制的办法进行农村居住与产业布局的优化,实践证明深受农民欢迎,对发掘农村潜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作用。应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社区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的制度和政策,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
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进养老院难、入幼儿园难、停车难等问题。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城市,为他们提供公租房,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要采取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业。应当说,解决这些问题还是有把握的,关键在于政策到位。各级政府应把解决这些群众关切的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举措。
把环保产业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以国务院推出治理大气污染的10条措施为契机,加大对环保产业投入。生态环保产业所提供的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等公共产品,具有共享性的特点,只有通过改革,找到提供此类产品的价值补偿机制,才能调动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政府应颁布强制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严格监督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等任务必须交由独立于排放方并拥有特许经营权的第三方来执行。环境治理成本由企业、政府和居民共同分担。只有建立起共享性公共产品价值补偿机制,才能使生态环保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有条件在三五年内使环境治理取得成效。
针对大宗进口物资实行以产顶进。2012年我国进口石油和化工产品用汇4000多亿美元,不少产品可以在国内组织生产。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成熟的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煤制烯烃、芳烃的技术也已取得突破,成本均低于进口。发展煤制油和煤化工,既能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又能增加就业,应当果断决策,放开来干。特别是作为重要化工中间原料的对二甲苯(PX),由于近几年耽搁建设,已造成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去年进口超过700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62%。国外企业趁机涨价,利润大量流失。选择适宜地点集中建设,满足市场需要,已成当务之急。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用汇已超过石油进口。围绕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组织产业联盟,力争攻克难关。我国大豆进口量已超过5000万吨。在新疆北疆等地区,还有大量可利用耕地和水资源,适宜种植大豆。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规划,扩大生产,以降低进口比重。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2019年省公务员考试相关产品推荐↓↓↓↓ | |||
2019省考面授课程 课程进入 |
2019省考在线课程 课程进入 |
2019省考备考用书 优惠进入 |
2019省考免费资料 领取进入 |
相关内容推荐:
下一篇: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