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0 08:58:3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新闻人都有一份做舆论监督的使命感。这是好事,是责任,也是梦想。但舆论监督并不好做。做舆论监督的新闻人和新闻媒体,要守法、守正、守则。《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收黑钱所搞的这场“舆论监督”,既是一出闹剧,也是一份教材。全中国媒体人都要反思。
对上市公司的所谓“揭黑”报道,是近年来国内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一支,难度大、责任大、干扰大。正因这“三大”的客观存在,国内一些有责任感且管理规范的新闻媒体,往往对涉及上市公司的批评监督报道,给予特殊待遇:对选题的确定高度重视,对稿件采写做全员把关,对关键素材反复核实,对报道与否、报道时机、跟进力度等做慎重把握。如果能构建起这些控制制度,即便个别记者与人沆瀣一气,炮制无良新闻产品,也往往闯不过这多道关卡。
监督的公正来自于监督的严谨。做到严谨,并不容易。毋庸讳言的是,这些年来,陈永洲不乏同道中人。很多媒体人即便没有从事敲诈勒索、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勾当,也至少染上一些舆论场上的流行病:听风就是雨,只拿到局部信息就立刻做全局判断;断章取义,带着主观目的来拆解新闻素材;急赤白脸,不等真相显现,就一跃而上占领道德高地;粗暴轻浮,不对复杂现象做多角度多层面的系统认识,就轻易下结论。
越是海量的信息场,越需要有手术刀一般的精准切入。越是笔下千军万马、口中波涛汹涌,越要“求实求准求精”。越是鼓励记者去做舆论监督报道,越要对采编队伍加强管理和制衡。越是受众充满期待而本媒体传播能力扩张,越要让自己能驾驭复杂新闻现象,体现基本社会责任。
充分有效的舆论监督,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必备品。它的根本目的,不是破坏,而是建设。它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希望它成为稀缺品,也不能接受它被有意无意地制造成残次品。做舆论监督者,不能只凭头脑发热或良心发现,而要锻造审慎、准确、有力、负责的舆论监督态度与能力。看舆论监督者,也不妨对它抱有合理期待,而不是简单地把它捧上道德高地,给那些拉大旗而牟私利者以可乘之机。▲(作者是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2019年省公务员考试相关产品推荐↓↓↓↓ | |||
2019省考面授课程 课程进入 |
2019省考在线课程 课程进入 |
2019省考备考用书 优惠进入 |
2019省考免费资料 领取进入 |
相关内容推荐: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