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时事评论 > 转基因大米的喂猪试验是适得其反的传播

转基因大米的喂猪试验是适得其反的传播

2013-10-29 10:13:2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中国开发的转基因抗虫大米在4年前取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不过公众依然充满了疑虑。近日,一项用抗虫大米喂小型猪的动物试验被广泛报道,据称“试验用猪在90天喂养期间,无中毒或死亡现象,皮毛顺滑,行动灵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目前还没有看到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研究内容也没有详细说明。这个时候报道这一研究,应该是希望用科学实验来说明“转基因大米是安全的”。然而事与愿违,这一报道激起了更多的疑虑——在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是适得其反。

  虽然还缺乏详细资料,但作为一项科研机构进行的科学试验,它本身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这项研究是在中国农大进行的,根据农大食品学院罗云波院长的介绍,这项研究的目的并非“证实安全性”,而是“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代谢状况”。之所以产生适得其反的传播结果,是因为在向公众传播时,采取了完全错误的方式。

  公众关心的是“是否安全”。农业部颁发了安全证书,意味着满足了所有的安全验证,这在2009年就已经完成。中国的安全审核流程与国际权威机构和其他国家采取的流程是一致的,能够通过这一流程,就说明它的安全性跟相应的非转基因产品一样高。公众的疑虑来源于两点:你们到底进行了什么样的检验?为什么这样的检验就能够保障安全?

  在向公众传播的时候,应该做的是把这两个问题说清楚,而不是因为公众想要“动物试验”就去做动物试验,想要“长期试验”就去做长期试验,想要“几代试验”就去做几代试验。不解释清楚为什么公众想要的这些试验没有必要,即使做了这些试验,还是会有人继续要求“人体试验”“几代人试验”等等。

  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是通过“风险评估”“个案审核”这两条基本原则来进行的。简而言之,针对一个具体的转基因品种,要从基因来源、基因转入之后的表达产物、对其他基因的影响、与相应非转基因作物之间的化学组成对比等等方面,来评估转基因的产物是否增加了健康风险。科学界和各国食品、农业监管机构都认为:经过了这样的评估流程,应该就可以安全食用。

  在这个流程中,并不要求对最后的转基因产物进行动物试验。动物试验是毒理学研究中的标准方法,但用于检验粮食的安全性并不可靠。这是因为,药物或者食品添加剂等物质产生作用的量少,可以用不同的剂量,使得动物在一定时间之后、在某个剂量下出现毒副作用。常规的90天试验,相当于动物寿命的几分之一,已经足以评估其安全性。比出现毒副作用剂量低的那个剂量,就是试验中这种动物的“无不良反应最大剂量”。再根据动物与人的物种差异,以及考虑人群的敏感性差异,来选取一个安全系数,通常是100甚至更高。把那个试验中的“无不良反应最大剂量”除以这个安全系数,就得到了该种物质对人的“安全剂量”。这个剂量,从科学研理论上来说就可以很好地保障安全。

  但是,粮食很难进行这样的试验。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无法吃下正常食量几倍的食物,更不用说几十上百倍了。如果粮食具有非常高的毒害作用——那必然是由某种有毒有害成分来产生,那么风险评估也就能轻易发现了。如果是公众担忧的“万一有问题”,也几乎无法被动物试验所发现。而且,试验不可能做到完全“对照”——也就是说,除了是否转基因,还有两种粮食加工、保存、喂养中的其他差异情况可能存在。当是否转基因的影响近乎于零,其他差异的影响也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同。比如沸沸扬扬的那个澳大利亚的猪试验,非转基因饲料的毒素含量就比转基因饲料中的要高。

  也就是说,主管机构进行的“风险评估”,比这种没有必要的动物试验要灵敏可靠。

  但是,当突兀地把这个动物试验作为证据来说明“转基因大米安全”的时候,公众接收到的信息是“你们仅仅是用这样一个试验来证明它安全”。而这个试验,即使完全介绍清楚了也不能“证明安全”,更何况只是语焉不详的几句话了。所以,转基因大米的喂猪试验在传播效果上可以说是适得其反,只会更增强人们对转基因大米的疑虑。

  专栏作者简介——

  云无心:清华大学生化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现在在美国食品行业从事研发工作。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出版过个人科普文集《吃的真相(1-3)》,以及《宝贝别怕》(四人合集)。

↓↓↓↓2019年省公务员考试相关产品推荐↓↓↓↓
2019省考面授课程
课程进入
2019省考在线课程
课程进入
2019省考备考用书
优惠进入
2019省考免费资料
领取进入

相关内容推荐

图书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