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申论标准预测试卷
作者简介
华图教育总裁,博士,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专家,多年的公务员教学管理经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华图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与试卷主编,主持编写京华版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新坐标系列:《面试全程攻略》、《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以及地方考试使用教材、试卷等。精心主持策划名师模块宝典系列、名家讲义系列的编写、审定、出版及发行;曾担任面试考官,对全国乃至各省市的省情、面试特点、重点、方向等有深度了解,对考试有精准地把握,有独特的面试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学员推崇。
图书目录
标准预测试卷一(关注社会焦虑)(1)
标准预测试卷二(中国文化软实力)(5)
标准预测试卷三(人口老龄化)(9)
标准预测试卷四(京杭大运河申遗)(13)
标准预测试卷五(产能过剩问题)(17)
标准预测试卷六(公租房建设)(21)
标准预测试卷七(红色旅游)(25)
标准预测试卷八(民生之源)(29)
标准预测试卷九(房价畸高)(33)
标准预测试卷十(城市内涝隐患)(37)
标准预测试卷十一(极端灾害天气)(41)
标准预测试卷十二(加强职业病防治)(45)
标准预测试卷十三(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49)
标准预测试卷十四(环境公益诉讼)(53)
标准预测试卷十五(加强科学素养)(57)
参考答案(61)
标准预测试卷一(61)
标准预测试卷二(61)
标准预测试卷三(62)
标准预测试卷四(63)
标准预测试卷五(64)
标准预测试卷六(65)
标准预测试卷七(66)
标准预测试卷八(67)
标准预测试卷九(68)
标准预测试卷十(68)
标准预测试卷十一(69)
标准预测试卷十二(70)
标准预测试卷十三(71)
标准预测试卷十四(72)
标准预测试卷十五(73)
内容节选
标准预测试卷一
(关注社会焦虑)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中年职工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担心抽不出时间接送孩子;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老人们念叨退休待遇不能兑现、看病难上加难;公务员抱怨钱包瘪、压力大;农民害怕化肥涨价,粮价偏低;私企老板唯恐政策变动、眼下的生意不可为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让人感到不安。
所谓社会焦虑,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现在,社会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无论是人数最多的工人群体、农民群体的成员,还是处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干部群体、企业家群体的成员;无论是东部地区的居民,还是西部地区的居民,都有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是少见的。
大量社会调查显示,民众关注的主要问题多集中在同民众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如就业难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保障滞后、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而被人们比喻成“新的三座大山”亦即“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问题更是对工薪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基本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产生了十分广泛的不利影响。
人们越来越富,但焦虑却越来越多,乃至成为一种社会普遍情绪。表面来看,这是种矛盾,其实不难理解。管理学中最基本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总是在低层次需求得以实现的情况下向高层次发展。当绝大部分人整天都为生计发愁时,他们对爱、对被尊重、对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自然无暇顾及。
渴望且能得之,则不成为焦虑;渴望而不可得或者很难得,才会成为焦虑。当焦虑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其中折射出的实是社会保障的不足。为什么会有就业焦虑?并非我们都处在失业之中,但今天拥有工作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长期拥有工作。如果我们失业,我们能否迅速再就业,我们不得而知。为什么会有财富焦虑?也并不是我们都食不果腹,但面对财富悬殊,那早已解决了温饱的财富却又似乎微不足道……
2.从心理学上说,适当的焦虑,不但不是坏事,还是一种发展动力。可当焦虑情绪成为普遍性、大范围、多行业的社会化情绪,甚至上升到了社会焦虑症的程度,就应该是一种“有尊严的发展”缺位了。
什么是“有尊严的发展”?温总理对尊严感进行过详细解释:“第一,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说白了,就是平等的权利、应有的物质和精神保障、良好的发展机会。
这些年的发展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可在“有尊严的发展”落实方面,仍有不足。比如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引起不满,“我爸是李刚”之类的特权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某些人的“赢者通吃”“霸王情结”的思维达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公平感和公平信仰。在特权面前,人人都是弱势群体,焦虑就会产生很多。
再如,社会保障不足,除了公务员能够享受丰厚的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就连不少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都推向了社会。“看不起病”“养老钱不够体面”,甚至没有养老钱,仍是很多人的无奈现实。常有后顾之忧,自然就想多挣钱,多干活儿,年纪轻轻就不得不为退休的事情考虑,增加焦虑心理。
总之,长期以来,虽然注重均衡、注重公平的科学发展观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基本指导思想,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经济建设“一手硬”、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一手软”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过分强化经济行为,政府应该承担的其他职能,如社会管理职能、精神发展等,所能占用的精力和时间就有限,而政府应该坚守的人本职能、服务本位也渐渐被淡化和忽略。
3.在计划经济时期,城镇职工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单位”中,单位发放工资,提供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赋予人们基本的“安全感”。在转型期,社会结构剧烈变革,原先由单位提供的“保护壳”被打碎了,新的“安全阀”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心里埋下了焦虑的“种子”,面对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变得焦躁不安。
从1998年至2000年,国有企业共产生下岗职工2100多万人,波及数千万家庭,且主要集中在煤炭、纺织、机械、军工等困难行业。其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有些问题至今仍在消化。
与此同时,1994年起,我国逐步改变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由国家统分向市场化就业转变,提倡“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进入新世纪,各地大学继续扩招,毕业生人数猛增,“就业难”从下岗职工向大学生群体迅速蔓延,就业焦虑从“4050”人群向“80后”“90后”人群迅速扩散。
华图教育总裁,博士,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专家,多年的公务员教学管理经验,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华图公务员考前培训辅导教材与试卷主编,主持编写京华版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新坐标系列:《面试全程攻略》、《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以及地方考试使用教材、试卷等。精心主持策划名师模块宝典系列、名家讲义系列的编写、审定、出版及发行;曾担任面试考官,对全国乃至各省市的省情、面试特点、重点、方向等有深度了解,对考试有精准地把握,有独特的面试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学员推崇。
图书目录
标准预测试卷一(关注社会焦虑)(1)
标准预测试卷二(中国文化软实力)(5)
标准预测试卷三(人口老龄化)(9)
标准预测试卷四(京杭大运河申遗)(13)
标准预测试卷五(产能过剩问题)(17)
标准预测试卷六(公租房建设)(21)
标准预测试卷七(红色旅游)(25)
标准预测试卷八(民生之源)(29)
标准预测试卷九(房价畸高)(33)
标准预测试卷十(城市内涝隐患)(37)
标准预测试卷十一(极端灾害天气)(41)
标准预测试卷十二(加强职业病防治)(45)
标准预测试卷十三(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49)
标准预测试卷十四(环境公益诉讼)(53)
标准预测试卷十五(加强科学素养)(57)
参考答案(61)
标准预测试卷一(61)
标准预测试卷二(61)
标准预测试卷三(62)
标准预测试卷四(63)
标准预测试卷五(64)
标准预测试卷六(65)
标准预测试卷七(66)
标准预测试卷八(67)
标准预测试卷九(68)
标准预测试卷十(68)
标准预测试卷十一(69)
标准预测试卷十二(70)
标准预测试卷十三(71)
标准预测试卷十四(72)
标准预测试卷十五(73)
内容节选
标准预测试卷一
(关注社会焦虑)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中年职工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担心抽不出时间接送孩子;青年白领穿行在拥挤的地铁里,发愁买不起房子;大学生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甘愿接受“零工资”的试用;老人们念叨退休待遇不能兑现、看病难上加难;公务员抱怨钱包瘪、压力大;农民害怕化肥涨价,粮价偏低;私企老板唯恐政策变动、眼下的生意不可为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让人感到不安。
所谓社会焦虑,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现在,社会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无论是人数最多的工人群体、农民群体的成员,还是处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干部群体、企业家群体的成员;无论是东部地区的居民,还是西部地区的居民,都有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是少见的。
大量社会调查显示,民众关注的主要问题多集中在同民众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如就业难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保障滞后、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而被人们比喻成“新的三座大山”亦即“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问题更是对工薪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基本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产生了十分广泛的不利影响。
人们越来越富,但焦虑却越来越多,乃至成为一种社会普遍情绪。表面来看,这是种矛盾,其实不难理解。管理学中最基本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总是在低层次需求得以实现的情况下向高层次发展。当绝大部分人整天都为生计发愁时,他们对爱、对被尊重、对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自然无暇顾及。
渴望且能得之,则不成为焦虑;渴望而不可得或者很难得,才会成为焦虑。当焦虑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其中折射出的实是社会保障的不足。为什么会有就业焦虑?并非我们都处在失业之中,但今天拥有工作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长期拥有工作。如果我们失业,我们能否迅速再就业,我们不得而知。为什么会有财富焦虑?也并不是我们都食不果腹,但面对财富悬殊,那早已解决了温饱的财富却又似乎微不足道……
2.从心理学上说,适当的焦虑,不但不是坏事,还是一种发展动力。可当焦虑情绪成为普遍性、大范围、多行业的社会化情绪,甚至上升到了社会焦虑症的程度,就应该是一种“有尊严的发展”缺位了。
什么是“有尊严的发展”?温总理对尊严感进行过详细解释:“第一,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说白了,就是平等的权利、应有的物质和精神保障、良好的发展机会。
这些年的发展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可在“有尊严的发展”落实方面,仍有不足。比如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引起不满,“我爸是李刚”之类的特权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某些人的“赢者通吃”“霸王情结”的思维达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公平感和公平信仰。在特权面前,人人都是弱势群体,焦虑就会产生很多。
再如,社会保障不足,除了公务员能够享受丰厚的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就连不少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都推向了社会。“看不起病”“养老钱不够体面”,甚至没有养老钱,仍是很多人的无奈现实。常有后顾之忧,自然就想多挣钱,多干活儿,年纪轻轻就不得不为退休的事情考虑,增加焦虑心理。
总之,长期以来,虽然注重均衡、注重公平的科学发展观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基本指导思想,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经济建设“一手硬”、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一手软”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过分强化经济行为,政府应该承担的其他职能,如社会管理职能、精神发展等,所能占用的精力和时间就有限,而政府应该坚守的人本职能、服务本位也渐渐被淡化和忽略。
3.在计划经济时期,城镇职工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单位”中,单位发放工资,提供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赋予人们基本的“安全感”。在转型期,社会结构剧烈变革,原先由单位提供的“保护壳”被打碎了,新的“安全阀”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心里埋下了焦虑的“种子”,面对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变得焦躁不安。
从1998年至2000年,国有企业共产生下岗职工2100多万人,波及数千万家庭,且主要集中在煤炭、纺织、机械、军工等困难行业。其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有些问题至今仍在消化。
与此同时,1994年起,我国逐步改变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由国家统分向市场化就业转变,提倡“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进入新世纪,各地大学继续扩招,毕业生人数猛增,“就业难”从下岗职工向大学生群体迅速蔓延,就业焦虑从“4050”人群向“80后”“90后”人群迅速扩散。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