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图2013版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申论高分题库
作者简介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图书目录
第一章2010—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实录1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
2011年4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A卷)9
2010年4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B卷)17
第二章2012年国家及其他省份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实录24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24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地以下)32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40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49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57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4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72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79
第三章2011年国家及其他省份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实录86
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86
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地以下)93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02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110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117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26
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34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141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149
2011年4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B卷)158
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65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72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178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乙级)185
2011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91
2011年9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199
2011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下半年)206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12
第四章2010年国家及其他省份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实录218
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218
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地以下)226
201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34
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41
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48
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春季)256
2010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上半年)262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68
2010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76
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283
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乙级)291
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97
2010年4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A卷)306
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313
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323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330
2010年9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337
2010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下半年)344
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350
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357
内容节选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本卷主题 移民搬迁安置问题时限分值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综合评级 ★★★☆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写)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半就发生一次大的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多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强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人。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情最为严重,道路、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被冲毁,12人死亡,17人失踪。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彻底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先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同时,离公路超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将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总人口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安置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名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和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源、隆德、彭阳、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绵延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瘠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它列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有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就是90年代的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近35万人因自然条件极度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急需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地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条件较好的近水、沿路、靠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仅具有生态保护层面的意义,也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做到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怀有敬畏之心,一是对人民怀有敬畏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可懈怠;另一个是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地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搬迁规划,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付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性和公益性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型,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近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地说,对于多灾多难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的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每年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等而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解体,需要异地恢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的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要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Z县甲村1组。Z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稼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们惜水如油,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Z县因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但至今计划仍未能完全实施。2009年初,县里扶贫办开始组织甲村1组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之后,在县城附近太乐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被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六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这样的买卖并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Z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了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迁往40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组的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占多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搬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搬迁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以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是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之间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华图教育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
图书目录
第一章2010—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实录1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
2011年4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A卷)9
2010年4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B卷)17
第二章2012年国家及其他省份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实录24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24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地以下)32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40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49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57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64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72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79
第三章2011年国家及其他省份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实录86
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86
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地以下)93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02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110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117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26
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34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141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149
2011年4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B卷)158
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65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72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178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乙级)185
2011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191
2011年9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199
2011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下半年)206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12
第四章2010年国家及其他省份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实录218
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218
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地以下)226
201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34
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41
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48
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春季)256
2010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上半年)262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68
2010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76
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283
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乙级)291
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97
2010年4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A卷)306
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313
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323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330
2010年9月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337
2010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下半年)344
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350
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357
内容节选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本卷主题 移民搬迁安置问题时限分值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综合评级 ★★★☆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写)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半就发生一次大的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多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强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人。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情最为严重,道路、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被冲毁,12人死亡,17人失踪。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彻底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先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同时,离公路超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将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总人口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安置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名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和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源、隆德、彭阳、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绵延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瘠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它列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有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就是90年代的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近35万人因自然条件极度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急需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地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条件较好的近水、沿路、靠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不仅具有生态保护层面的意义,也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做到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怀有敬畏之心,一是对人民怀有敬畏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可懈怠;另一个是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地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搬迁规划,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付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性和公益性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型,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近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地说,对于多灾多难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的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每年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等而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解体,需要异地恢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的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要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Z县甲村1组。Z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稼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们惜水如油,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Z县因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但至今计划仍未能完全实施。2009年初,县里扶贫办开始组织甲村1组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之后,在县城附近太乐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被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六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这样的买卖并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Z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了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迁往40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组的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占多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搬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搬迁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以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是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之间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