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0 15:14:21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贵州分院
【热点背景】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了“开展耕读教育”的要求。在此背景下,X市教育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着力夯实“双减”政策,打造校园劳动实践基地。7月30日,X市耕读教育研学基地和X市第二实验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模拟试题】
某地农业大学在将耕读教育列为必修课,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让农学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农村、讲政策、传农技、知农情,这一做法开辟了政策、技术下乡的新渠道。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的古训,中华民族的耕读文化源远流长。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反映出对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农业大学的使命是培养更多知农懂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学校将耕读教育列为必修课,正是对中共中央《意见》这一政策方针的落实和实践,是真正树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文化,让学生能从基层从农村学习,对乡村振兴大有助益。
重视耕读教育是基于目前农村农业生产逐渐失去吸引力,导致农村空心化严重,因此耕读教育的重新提倡,有利于现代年轻人及农业大学生扎根基层,发展现代农业生力军,树立为基层贡献力量的高远志向;另一方面,耕读教育中的学生深入农村实践,可以亲自参与最真实的农业生产过程,收集到精准的农情信息,为决策层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更为重要的是众多学校的近万名学生走入农村,与众多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建立了稳定的讲学关系,结合农业专家的指导,进农村、讲政策、授技术甚至帮助农民对接电商平台,指导农产品直播带货,为农民提供科技辅导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科技助农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耕读教育在现代社会对于现代农业来说属新事物,无论对大学里的学生还是农民,甚至是政府相关部门都存在陌生领域,因此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耕读教育目前的课程设置和相关的配套机制都不够完善,时间一长,难免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获得实际效果,另外学生如果思想认识不足,会出现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应加以重视,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挖掘农耕文化,增强耕读文化魅力。耕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肇始于春秋,成熟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在传统文化中,耕读教育不是单纯知识和科技的教育,而是以心传心的修德开慧的文化传承教育。根据这个原理,中国古人创造了秉承天地之德慧,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融为一体晴耕雨读、昼耕夜读的耕读生活。由此,耕读不仅成为中国古人崇尚的物质与精神自足的诗意生活,也成为长久治家治国的秘诀。在基础教育中,耕读教育所具有的修德、开慧、学艺的功能,应成为大中小学生做人教育的必修课。
第二,更新教育理念,高效落实。一方面,细化教育学习模式。我们通过组织耕读教育研讨会、推进会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耕读教育,创造性地将重视个体道德修养、注重家庭文化传承、劳动与知识教育并举的耕读精神与“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热爱劳动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合理设置下乡实践学习路径、方式,提高效率,同时要做好宣传动员,向学生明确该重大意义,提高农学学生参与下乡的积极性,保障效果。
第三,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性传承。一方面,各大高校之间要加强学习交流,积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改善,并尽快推广尝试;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加强学科渗透。不仅要专设耕读教育课程,还要深入挖掘整合其他学科中与耕读教育相关的内容,增强学科的实践性、趣味性、生活性。并将专业特点与乡村振兴战略特点相结合,增加下乡人才种类,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相关内容推荐: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