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3 14:03:43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浙江分院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转眼间2022年浙江事业单位联考就要来了,大家首先要从思想和心理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备考计划,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逐个击破,从量变到质变,相信自己越努力,越幸运。
一、考试未动,考情先行(考什么)
俗话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那么不以考情为方向的备考也是“耍流氓”。考情不清,培训不明,备考自然无的放矢,事倍功半,相反则事半功倍。浙江省事业单位联考《职测》总题量在逐渐减少,由100减至80再到65,言语也由19年的25道题降到20年与21年的15道题。考试题型与国省考没有区别,主要考查片段阅读,语句表达与逻辑填空,其中逻辑填空占比最高,约占一半,大多数考查是综合辨析(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其他重点考查是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理解,语句填空,语句排序和下文推断,对于标题选择,态度观点,词句理解等题型涉及比较少,因此大家在备考时候要有所侧重。
二、全面梳理,认清问题(识误区)
小伙伴们一定要对备考时出现的误区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如此才能避坑,备考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接下来就大家备考时候出现的问题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做题全靠感觉,做的爽,错的多。很多人做言语题基本是跟着感觉走,做时爽,觉得对,看完答案就崩溃。原因就是大家不了解言语考试规则。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从来没有到过农贸市场的年轻人第一次来卖菜,一天来了一个顾客,说给我来三斤西红柿,此时卖菜的年轻人对三斤菜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但是他可以通过秤来实现,这是完全靠感觉称的,经过几个月的卖菜历练后,又来了同一个顾客,说来五斤西红柿,那么问大家,他这次称菜的速度与准确度是不是要比第一次快和准,答案是一定的,为什么,因为他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对斤数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知,靠着经验就可以八九不离十的做到。虽然前后两次都是靠感觉来称的,但此感觉非彼感觉,后一种感觉一定是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把握。考试也是一样,大家经过培训之后,对题目会有清晰认知,直观感受,经验积累,做题自然就快和准,绝非想当然或我以为。
深陷惯性思维,酷爱望文生义。言语考试主要与文字有关,大家从出生就在接触文字,都会形成自己的说话和思维习惯,而且根深蒂固,就会使得在考试时候先入为主,恰好落在出题人陷阱之中。比如有一年出现过这样一道题,题干里说,“如果一个人越胖,问患三高可能性是高还是低”,很多人根据日常认识,上来就是填高,但是忽略了题干中的一句话,“这就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我们所宣传的那种理念”,由此可知,答案肯定是低,而不是高。另外,很多人对成语的认识不足,也会导致望文生义。比如问“大而化之”的含义,有一部分小伙伴可能理解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这当然是错误的。如果有的成语很生僻,可能连望文生义的机会都没有,比如“水陆毕陈”,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做题只能靠蒙和猜了。因此,培训就是要破除大家的固化思维,培养正确的思维和做题方法。
未知言语本质,做题模棱两可。很多人做题时一看,这么多文字,这么多题目,就本能的紧张,排斥和厌恶。其实我们只要理解一点就会瞬间感觉简单很多。众所周知,字可构成词,词可构成句,句可构成段,段可构成章。因此言语主要考查大家对文段里的“一个字”,比如“他”指的是什么;“一个词”,比如“方法”理解正确的是什么;“一个句”,比如“如果把李白写酒的诗拿去压榨,或许能榨出半壶高粱酒来”是什么意思或“一段话”的理解等,所有题目皆是对这句话的体现。明白后在做题选答案时候,又是很多人的痛点,二选一,永远选错。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如果遇到纠结选项,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两个选项的主语是否一致;第二,如果主语不一致,回到题干甄别主体;第三,如果主语一致,看话题落脚点;第四,如果主体词都一样,看句子的内在逻辑即可。
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怎么考)
明确考什么,清晰问题区,就必须“对症下药”,提高“疗效”。所以老师将从“一培一做五多”来“开药方”。
“一培”就是参加培训。建议大家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参加集中培训学习。因为集中培训有时间保障,有学习氛围,有老师督导,有面对面交流,有效果保证,更能对大家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扫除考试盲区。
“一做”就是要做备考计划。什么是高效备考,就是做计划。每个人都要做三个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将考试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才更容易更高效的实现,不然很多时候都类似于“伪忙碌”。
“五多”就是多看,多背,多做,做查,多总结。第一,多看。平时多看课外文章,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目的是增强阅读语感,提高阅读速度,拓宽知识面,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加快做题速度与正确度。
第二,多背。背什么,美丽的句段和实词成语,不仅有利于笔试,更有利于后期的面试,成语每天记忆三十个,按部就班,久久为功,坚持到最后一定可以品尝胜利果实。成语从哪记,可以买一本成语书,也可以看华图发的晨读资料,把真题中出现的成语进行梳理记忆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多做就是多做真题。大家首先要把做的真题资料准备好,不要到用了再临时找,耽误时间。把近五年到八年的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国省考真题做三到五遍,切忌做一遍记住答案了就不愿再做了,“喜新厌旧”要不得。
第四,多查就是查字词句段的意思。言语跟文字有关,做题过程中不懂的字词等可以通过工具书来自行查询搞懂,实在不理解的可以与老师探讨。
第五,多总结就是总结经验与规律。很多小伙伴喜欢疯狂做题,最后发现正确率并没有提高,反而越做错的越多。原因在哪?就是缺乏梳理总结。殊不知,总结才是最关键的。到底怎么总结,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明答案,不要有争议。②要分析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怎么来的,可以有自己方法,也可以借鉴老师的讲法,其他APP上的解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最后融合成一个自己最好用的方法,并分析错误选项与正确答案之间的差异,了解错误选项有时有利于逆推出正确答案。③分析文段的结构与脉络,是总分,是分总等,考点是什么,有几个,怎么考的。④找相似,大家做了那么多题目后,应该会发现很多题有相似性,比如文段结构相似,考点相似,方法相似,尤其是干扰项的设置都很相似,如果大家能像串羊肉串一样将漂浮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关联性就很厉害了。⑤学会变化,举一反三。比如一道主旨题做完,可以将它变为意图判断题,标题选择,态度观点等再来做一遍,看看答案会不会发生变化,同时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出题,这样以来大家就会灵活贯通,而不是就题论题。⑥要把历年的考题按照顺序来进行梳理,看考点是不是相似或一样,每一年考的时候有没有变化,如果自己能发现里面的规律,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的考出好成绩。
最后老师希望以上的交流能给对大家备考有一定的帮助与指导。期待大家目标明确,不遗余力,一鼓作气,笔面顺利,早日上岸。
相关内容推荐: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