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17:14:42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江苏分院
面试资料分析别用谣言为罪行开脱
【背景事件】
5月29日晚间,南京市发生一起极其严重的恶性伤人事件。据警方通报:当晚,犯罪嫌疑人吉某某在秦淮区驾车撞人并持刀捅人,造成多人受伤。在这起案件中,不论是作案者的残忍与疯狂,还是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都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显然,不论是在法律还是道德层面上,此等罪行都无法被宽恕。
然而,就是这样一起情节清楚的案件,网上竟有一些对犯罪嫌疑人表示同情的声音:持有类似观点的网民,普遍受到了某些网络谣言的误导。在这些毫无凭据的谣言中,犯下此等罪行的犯罪嫌疑人,居然被描述成一个因为“配偶出轨”、被“欺负”而爆发的“老实人”。在谣言传播者的误导下,不少同样自认“老实人”的普通网友,自然而然地对犯罪嫌疑人产生了共情,带着对“出轨者”的恨意,扭曲了心中的是非。
【试题模拟】
针对近来南京市发生的一起极其严重的恶性伤人事件,在一些毫无凭据的网络谣言中,犯下此等罪行的犯罪嫌疑人,居然被描述成一个因为“配偶出轨”、被“欺负”而爆发的“老实人”。而在谣言的误导下,不少普通网友对犯罪嫌疑人产生了共情,扭曲了心中的是非。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一、表明态度:
不论犯罪嫌疑人经历了什么,又有怎样的动机,他都绝不能驾车撞人、持刀捅人。这样一个因为心存不满,便以极端形式报复社会、滥杀无辜的人,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是所谓的”老实人”。以这样的虚假叙事为其开脱,不仅荒唐,也十分可耻。
二、展开分析:
耐人寻味的是,类似的情节,不是第一次在舆论场上出现。当有男女之间的恶性暴力犯罪发生时,在真相未明之际,网上经常会传出不同版本的“桃色谣言“。这些谣言的内容,无非是谁背叛了谁,又找了谁出轨,在这种俗套的故事里,犯罪嫌疑人最常被加上的”人设“就是备受侮辱、忍无可忍,最终冲冠一怒的”老实人“。但事后警方公布的真相,往往证明这些故事根本毫无根据,纯属胡编。这种做法不禁令人疑惑:这种以”男女关系“为犯罪嫌疑人开脱的谣言,对这些与案件八竿子打不着的”围观者“到底有什么好处?
编造谣言的人,其动机固然可以简单解释为“想火“。但是,热衷于听信、讨论这类谣言的人,其心态却无疑要复杂得多。与其说这些人缺乏判断力,无法分辨信息的真伪,不如说他们心里早有一套对此类事件的”想象模板“,因此会不自觉地寻找更加符合自己想象的解释。
恶性暴力事件发生后流传在网上的种种谣言,就像一面面反映部分网民心态的镜子。或许在这些网民的观念里,感情关系中的一方对感情的“不忠“,不仅是私德问题,更是事关人格尊严的”大问题“,即便违法犯罪、伤害他人,在他们看来也是可以理解,乃至可以原谅的。
三、提出对策:
南京这起案件发生后,有听信谣言的网民在论坛中发帖,表示“这就是出轨的下场”,并得到多人点赞。为了避免这些谣言给公众生活造成影响,也为了稳定社会,避免发生动乱,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主动公开信息,加强动态监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公开权威信息来挤压网络谣言,这样不仅可以直至谣言的传播,更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采取筛选,截取图片、网址以及追溯源头等方式并举,依法查处造谣者和造谣企业。
其次,网络平台承担社会责任,起到导向和抵制谣言的作用。新闻媒体应该传播一些权威信息,例如法律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众辨别谣言的能力,也可以在全社会形成抵制谣言的氛围。媒体还要加大自查自纠的力度,对于政府部门认定为谣言的信息和违规内容及时采取屏蔽、删除等方式禁止传播,并且对违规账号进行查封,对于一些造谣者和造谣企业在网上进行曝光,以此对其他造谣者和造谣企业起到警示的作用。
最后,应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高其谣言辨别能力。在中小学课程中应该开设一些科学素养提升的相关课程,做到抵制谣言从源头开始,让造谣者无机可乘。同时,专家学者要与公众直接对话,把科学及法律知识的内涵用通俗移动的语言传递给公众,以此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辨别谣言的能力。
四、总结提升:
谣言的制止并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想要从根本上制止谣言,还要从多主体,多方面实施具体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李俊如
审核:王献超
相关内容推荐:
2024江苏公务员考试面试公告
2024江苏公务员考试面试名单
2024江苏公务员考试面试分数线
2024江苏公务员考试面试比例
2024江苏公务员考试面试通知
2024江苏公务员考试面试公告
贴心考公客服
贴心专属客服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