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10:00:44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山西分院
近年来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部分内容难度逐渐增加,尤其是国考和省考表现最为明显,题目越来越难,各种做言语理解的小技巧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其中比较首要的就是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在言语理解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考的频率也是非常高。方式多样,种类繁多。因此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因果关系常见的格式为“因为……所以”,然而在考试过程中经常会将因果关系的形式进行替换,替换为我们不常见的形式。很多同学由于对替换格式不熟悉就会忽视题目中隐含的因果关系,进而不能准确找到主旨,选择错误答案。要想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不遗漏,需要牢记因果关系乃至各种关系的替换格式。拿因果关系来举例,“因为”一词就可以替换为由于,具体原因是,“所以”一词可以替换为于是,造成,致使,使得,故。做对因果关系的主旨题或者意图题需要我们牢牢掌握,无所遗漏。
那么,在具体的用法上,因果关系应该如何去使用呢?首先,最简单的便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结论之后的内容是重点。在一段文字中,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永远在因果关联词之后。因此,在做题的时候,尤其是主旨题和意图题,就需要我们认真寻找,仔细辨别。一般情况下在做主旨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定位因果的结论词来定位作者的核心观点。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选项的选择上,首选因果概括项,次选果的因,最次选择结果。
其次,因果关联词还有许多变相用法,比如在语句填空或下文推断中能够对我们起到一个提示性的作用,因为如果一个语句表达题在文段的结尾出现“因此__________________”。那这样的结构便是只需要寻找一个能够对上文所有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的内容即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逻辑填空中关联词也是能够对词语的选择起到很大的作用。典型的表现就是横线前后的词语内容是因果相关的。
接下来我们用两个例子来体会一下。
【例1】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了莫高窟体现了先民的智慧,接下来通过介绍莫高窟的选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完美融合,得出莫高窟处于“最安全”地带的事实,最后由“正因如此”引出文段结论: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文段是“分—总”结构,重点在“正因如此”之后,主要讲的是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天人合一”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最后一句确实提到了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但是非重点,因为前文分述中没有围绕价值来谈,而是围绕其为何能够历经千年保存完整论述的。D项:只是莫高窟完整保存的原因之一,非重点。
【例2】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创新继而创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B.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C.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D.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中华文化能够保持强劲生命力,接下来通过“就在于”指出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通过“同时”并列连接两大方面内容。文段为“总—分”结构,主要在讲中华文化为什么可以保持强劲生命力。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和D项:“同时”之后的内容,表述片面。C项:“古巴比伦文化”为例子,非重点部分。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考公客服
贴心专属客服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