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9 11:18:16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黑龙江分院
对于综合分析这类题型,在学习了概括归纳题后,在进行对比,综合分析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在要素的不确定性、综合性以及系统性的思维上,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克服综合分析题。
一、常见的问题
很多同学在写综合分析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1.要素分析题和概括归纳题怎么界定?答题的时候什么时候要推断?推断的度怎么掌握?
词句理解题对策要素到底需不需要写?有没有分数?含义找不准位置?答案最后的呈现形式到底什么样才能体现逻辑性?评价分析题表态的时候怎么表?支持的理由到底哪些要素该写?比较分析题总括句必须出么?
同学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很正常的,而且近几年考试来看,综合分析题特别是词句理解题的难度也在逐年加大,例如:2014年考察的“谈谈‘预先失败’的含义”,这道题是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的一道题。
二、具体写法
要素分析题的答题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概括归纳题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步推断,但往往是同学们疑惑的一个点,什么时候推、怎么推往往掌握不好。首先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时候要推断,如果要求当中明确说明分析透彻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推断,也就是透过现象要看到事物的本质,有一个由浅显到深层次解读的过程,就需要我们进行推断;推断的时候也要切记是和题干相关,不要想每一步都要推,从而导致了过度推断的过程,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是材料的搬运工。
此外,就是大家比较好奇的,概括归纳题和要素分析题的区别:倒退几年,你会发现综合分析题就是要素分析这一类题型,这类题出题的特点就是口语化表达材料、压根抄不到全靠推、要素之间互推,是一类个性鲜明的题型。但是近几年随着综合分析题中的词句理解题、评价分析题以及比较分析题的出现,要素分析题出题的特点在逐渐削弱。因此就有了概括归纳题和要素分析题有一定程度上的交叉和重叠。所以,我们在做概括归纳题和要素分析题的时候为了不丢点,我们就能抄的抄,能推的推。
词句理解题是综合分析题中考频非常高的一类题型,也是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需要我们的答案呈现有逻辑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一个过程,答题思路就是先表层含义在加上深层含义,也就是答案呈现短-长-短的形式。需要注意几点:定义是来自于哪里?大部分是抄材料的,那在哪里抄,就近原则找定义,要简短,只是一个引子。中间部分写什么?既然是解释,我们就要解释的很像。例如死海,是一个负面词汇表达问题,作答要素无非是解释原因、问题、危害,找尽可能多的负面表述;如果是正面词汇,那就要找全部的正面表述,一般情况下是意义,例如: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材料中大篇幅给的是意义,那我们作答要素就是意义。此外,对策怎么写?大家不知道在这有没有分数?那就要求大家材料中有就必须写,如果材料中没有给,格子还剩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问题反推出简单的2-3个对策,即使没有分数,也保证了结构上的完整。
另外,答句子理解题的时候,如果一句话当中出现了两个层面的意思,我们可以切片来进行作答。例如:“想着懒,而不是懒着想”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我们就可以将肯定部分放在一起,否定的部分放在一起来作答。
在答案的呈现形式上,可以采取分条列点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一些衔接语串起来,达到衔接自然的效果,不必须分段;也可以通过分段形式来作答。
评价分析题和词句理解题答题思路大同小异。首先需要进行表态,表态部分分成4种,即支持、反对、辩证看待、无法判断,无法判断出现频率比较低,仅仅在2015年国考中“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屏障”出现过;重点还是关注前面三种表态方式。表态部分注重的是表达的材料的态度,而非本人的态度;另外,表态的词汇并非都是自己总结性的语言,也可以是材料中给定的,可以直接摘抄。
主体的部分我们要找的是能够支撑观点的信息要素,而非是所有的要素,也有要素间存在逻辑关系,要看要素是否能够支撑表态。例如:2018年黑龙江公检法第二题,“对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现象进行评价”,这道题的材料的第一段都是政府工作中的问题,但是问题这个要素并不能够支撑观点,是因果关系,因此答案中不要问题这个要素。
比较分析题相对简单很多,答题时要注意审题的时候,比较的异同点还是不同点。在答案呈现的时候要总加分的形式,总的部分一般是:内容、理念、主体、效果、方式等。
相关内容推荐: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