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0 13:23:09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安徽分院
从往年真题来看,申论中综合分析类“词句理解”题,始终是命题考试考察的重点,不论是在国考的副省级、地市级真题中,还是在省级真题中,均是命题人考察的重中之重。然而,从实践教学来看,考生对“词句理解”题型的把握并不是那么深刻,甚至拿到题目存在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去材料中找答案,写出的答案更是雾里探花, 水中探月 。如何化解考生对“词句理解”类题目的痛点和难点,文章试图从“词句理解”中“句子”的解题技巧入手,旨在说明此类题型如何解答,予以考生更多思考和启示。
“句子”的特殊性,决定了答题方法的“灵活性”。从往年真题来看,在“词句理解”类题型中,往往对“句子”的考察相对来说占 的权重是比较大的 。然而,句子往往是由词组构成的,其词组字面含义的特殊性,决定了有些词组在句子中容易理解,有些词组在句子中晦涩难懂。 为此,为了有效解答此类题型, 将“句子”划分为两大类型,易理解的句子;不易理解的句子。针对两种类型的句子,分别予以解题技巧, 以便更好解答此类题型。
一:容易理解的“句子”。
容易理解的句子,顾名思义指的是这句话中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词组,是完整的一句话。那么,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在开头部分直接解释这句话即可。比如,2019年国考副省级真题,谈谈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2018年国考地市真题,谈谈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理解等。针对对象是完整一句话,答题方法在开头第一段,直接解释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 比如,“这句话旨在说明……”这里 的 解释需要考生自己先主观意识理解下题干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在给定资料中找到这句话的出处,通过上下文的语境, 推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最终以 自己话语,言简意赅地概括出这句话的大致意思。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需要写的太多,言简意赅即可。接着就是答案的主体部分。这个需要考生根据具体材料而定,看看材料内容更对偏向是在谈“为什么”这个层面,还是更多倾向于谈“怎么办”这个层面,根据 给定 材料,分层面的加以概括出来,最终组成答案即可。这里有个小技巧需要告诉大家的是,通常情况下,考生可以根据句子的词性去大致判定给定资料到底是谈“为什么”,还是谈“怎么办”。倘若说句子内容更多偏向正向的话语,那么答案内容主体部分更多倾向谈“怎么办”这个层面,反之亦然。当然,这需要考生结合实际给定材料而定,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不易理解的“句子”。
不易理解的“句子”,顾名思义指的是一句话中有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即晦涩难懂的词汇,这个时候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需要把这些词汇单独的挑出来分别解释, 做到拆句成词,当然, 对词的解释也要做到言简意赅,词解释完后,再去解释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再 根据给定资料,去分别概括是“为什么”这个层面,还是“怎么办”这个层面,分门别类的放置在各个层面呈现出答案即可。比如,2021年国考副省级真题来看,其中第一题便是谈谈对一句话的理解。然而,从句子的对象上来看,句子当中的“有形”与“无形”不太好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单独挑出这两个词组分别解释后,再对这一整句话进行解释。然后,依据给定资料,分别概括每个层面,最终呈现出答案即可。同样,2015年国考地市级真题,谈谈对“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其中,“创造性”与“毁灭力量”不太好理解,需要考生拆句成词,分别解释后,依据给定资料,再解释下这一整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即可。类似的真题不胜枚举,需要考生结合给定资料,采用巧妙地答题技巧,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去答题,才能真正解答好此类 题型 ,考 出 理想分数。
总之,通过对词句理解类题型中“句子”两种类型的划分,答题技巧的解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解答此类题型。当然,考生在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根据不同类型“句子”有针对性的答案, 去 梳理材料,才是拿到高分的制胜法宝。
相关内容推荐: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