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13:47:17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广东分院
行程问题作为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热门考点,出题范围较广,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题目是相遇和追及问题,在这类题型中环形跑道模型难度偏大,很多考生由于对这类模型在思维上不熟悉导致无从下手,成为数量关系备考的一大瓶颈。那么对于环形跑道这类模型,到底应该从哪方面入手来进行突破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进行详细分析。
题目特征:题目涉及环形跑道,出现数学模型关键词“同起点或不同起点出发”“同时出发”“同向或相向而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而行”等
解题思路:
1、识别同起点或不同起点出发背后隐藏的行程量关系
①同起点出发,反方向(相向)行走,属于相遇问题,第一次相遇时所走的路程和=环形一圈的长度。
②不同起点出发,反方向(相向)行走,属于相遇问题,第一次相遇时所走的路程和=环形一圈的长度-初始距离。
③同起点出发,同方向行走,属于追及问题,第一次追上时的路程差=环形一圈的长度。
④不同起点出发,同方向行走,属于追及问题,第一次追上时的路程差=初始距离。
2、识别“同时出发”背后隐藏的行程量关系
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例题讲解
【例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m,小张与小王同时从同一点出发,相向而行,小张的速度为6米每秒,小王的速度为4米每秒,当小王第一次跑回到出发点时,两人相遇了几次?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题目关键信息“同一点出发,相向而行”属于相遇问题。
第一步:小王第一次跑回原点,所跑路程为400米;
第二步:
第三步:相遇一次这个时间周期内两人路程和为400米,小王第一次跑回原点时两人路程和为(400+600)=1000米,1000÷400=2----200米,所以两人相遇2次。
【例2】一条圆形跑道长500米,甲、乙两人从不同起点同时出发,均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跑步。已知甲跑了600米后第一次追上乙,此后甲加速20%继续前进,又跑了1200米后第二次追上乙。问甲出发后多少米第一次到达乙的出发点?
A.180 B.150 C.120 D.100
【答案】A
【解析】
题目关键信息“不同起点同时出发”,两次追上乙,则需要按时间周期进行分析
第一步:
第一个时间周期:从出发到第一次追上乙,初始距离=甲路程-乙路程,题目只给了甲路程这个信息,第一个时间周期没有办法推理出其他行程量;
第二步:
第二个时间周期:从第一次追上乙到第二次追上乙,属于同起点同时出发追及问题,等量关系为,所以
第三步:
赋值甲速度为12,乙速度为7,根据题干信息,第二个时间周期甲速度提速20%,则第一个时间周期甲速度为12÷(1+20%)=10
第四步:
第一个时间周期甲路程:乙路程=甲速度:乙速度,则600:乙路程=10:7,求得乙路程为420米,则初始距离为600-420=180米,所以甲出发180米后第一次到达乙的出发点。
从以上两道例题我们可以看出,环形跑道模型,要从起点和出发时间点两个方面考虑问题,解题时按时间周期进行步骤分析,求解行程量。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问题组成的,关键是如何化繁为简,才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注意行程问题同时出发这种时间周期“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路程与速度成正比”这个等量关系的运用。希望对大家在今后行程问题的学习中有解决问题的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考公客服
贴心专属客服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