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备考 > 申论 > 2022国考备考干货之习总用典必背21篇

2022国考备考干货之习总用典必背21篇

2021-08-30 09:12:56 公务员考试网 华图教育微信公众号 华图在线APP下载 文章来源:青岛分院

Document

第一讲:习总用典-修身篇

1.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北宋·欧阳修《左氏辨》

释义:君子要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同时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内外没有先后轻重的分别。

判断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思想端正自是一个重要标准,而容貌仪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很难想象一个蓬首垢面、衣冠不整的人有很高的修养,杨澜说,“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发现你优美的内在”。因此现在提倡“五讲”、“四美”还有“仪表美’的一项。我们党员干部不仅要修内在,也要注意外表及举止。

方向:可在论述培养个人优良品德时引用。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释义:君子应该是以做人之道为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要明白做人的原则,只有先学会做人了,才能有“道”也就是道德,才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方向:基层干部优秀事迹中或者谈务实可用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

释义: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这句话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尊重和敬仰。告诉我们三个道理:一是行在言先,强调“身教”先于“言教”。二是公道自在人心。三是得道多助。

方向:品德高尚

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上古时代)《尚书·商书·伊训》

习近平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对待别人,不应过于苛求,要看到人家的长处,优点;而对待自己要严格,要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保持谦虚、谨慎。

这句话是说既要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要克服自身的缺点。

方向:谦虚好学、性格、人际沟通。

5.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宋)王安石《洪范传》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等文中引用

释义:君主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而后才能立正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要让人民群众心悦诚服的拥护你、跟你走,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方向:思想认识、人格魅力。

6.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

释义:为政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会不服从。

这句话重在说为政者自身行为端正的重要性。这是为政之德,为政之道,为政之要。

方向:自律、自身修养、管理。

7.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习近平在《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

这句话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

方向:以身作则、表率、管理技巧。

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释义: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这句话是说,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就自然不会招致怨恨了。

方向:严于律己

9.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上古时代)《尚书·商书·伊训》

习近平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对待别人,不应过于苛求,要看到人家的长处,优点;而对待自己要严格,要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保持谦虚、谨慎。

这句话是说既要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要克服自身的缺点。

方向:谦虚好学、性格、人际沟通。

10.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

释义:原文是说,“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说的其实就是做人修身的道理,你要看见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看见别人比自己更好的这些地方,那你就要向他学习。你向那些更好的东西靠拢,那么当你发现自己有些事情做错了,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一定要改正,要不怕改正错误。

引用:2014年的5月4号,他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的时候讲的。总书记有一处用典,“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方向:修德 励志 党内党性

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

释义: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引用:2013年的5月4号,那天是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时候,他讲的一段话。

方向:青年人 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第二讲:习总用典-实践篇

1.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明·刘基《拟连珠》

释义: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这句话是说,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这与毛主席所说的“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一样,都阐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说明了对于我们现在走的的道路、我们的制度,我们要有自信,因为这些是我们从实践中得来的。

方向:在作文的对策段可用

2.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汉·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没有亲眼所见的可靠;亲眼所见,又不如亲自尝试去做。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为学还是为政,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探索,才能发现真问题,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官为政更是如此,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文件,是不可靠的,拍脑袋做决定,更是会贻误大事的。为政者要真正了解社情民意,必须深入到基层,亲自到社区村庄和群众交流交心,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

面试方向:作文提对策时引用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这句古语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面试运用方向: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可以运用到党员干部不仅要学理论,更要实践、自己的总结、以后怎么做等方面。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道路虽然很近,但是也必须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才能够到达目的地;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必须要动手去做,才能够成功。如果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那是不可能实现理想目标的。

《荀子》的这段话,强调的就是实践的意义。理想无论大小,道路无论远近,都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不懈怠地去靠近它,直到最后实现它。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三讲:习总用典-德行篇

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东汉·张衡《应问》

释义: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这句话是说,道德是立身之本,政德是立国之基。我们国家历来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为官从政者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和期望,将其视为做人为官的首要基本问题,强调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这是因为小到一方父母官,大到一个政权,其道德表现与民心息息相关,不重视道德建设,直接后果就是作风不正,进而演化为腐败盛行,必定失去民心。

方向:职位和品德。

2.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又讲:“国无德无兴,人无德不立。”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若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道德,那是不可能兴旺发达的;一个人,若没有

具备应有的道德,是不可能做到古人倡导的“三不朽”的,这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可见,道德于国、于个人之重要。

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要稳定、和谐、发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德”呢?笔者认为,起码要具备中国古人所倡导的“五德”即五种道德。 即:文、武、勇、仁、信“五德”。

总而言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不孤,必有邻”。鸡有五德,人恒爱之;人有五德,人恒敬之;国有五德,友邦敬畏之。德润人心,厚德载物,这个道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啊!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

释义: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这句话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尊重和敬仰。告诉我们三个道理:一是行在言先,强调“身教”先于“言教”。二是公道自在人心。三是得道多助。

方向:品德高尚。

4..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出自《管子》

释义:治国有“礼义廉耻”这四大纲纪,而这四大纲纪一旦有所缺失,国家就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而一旦这四大纲纪全部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

引用:2014年的5月4号,青年节的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的时候他讲的一段话。在这段讲话里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一句古语“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拓展:

“礼”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

“义”公平、正义

“廉”公正、廉洁

“耻”要有羞耻之心,不要纵容邪恶、罪恶。

方向: 崇德 立德 道德模范

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

释义:所谓“明德”就是指光明美好的德行,而“明明德”,前面那“明”字是动词,是彰显的意思。所以“明明德”是指的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引用:2018年5月2号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了北京大学,他和师生座谈时候讲的话。

方向:国家培育青年人才 明德 品德 修养

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释义: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引用:2014年的5月4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时候他讲到的。在这段话里,他又引用了儒家文化当中的一段经典名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方向:修德 勤学 明辨 笃实

整体拓展:

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

2024考试入面分数线
特别推荐

省考面试礼包】|【省考面试系统提升】|【省考面试图书】|【面试题库

相关内容推荐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面试公告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面试名单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面试分数线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面试比例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面试通知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大纲

(编辑:smj)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

点击所需资料,扫码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