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 14:23:50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山东分院
法律作为公职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考试科目,对于很多学员来说,在备考的时候往往因为法律过于抽象,晦涩难懂,总是感觉一知半解,很难在短时间的培训中做到精通和高效应对所有的法律题目,因此,在学习法律过程中,就会常常出现自己的理解与法条的真实意思相左的情况,需要引起学员的注意,以避免踩雷。
今天华图教育集团老师带大家一起来梳理法律备考中的高频易错点,把握好细节,才能把握住机会。
高频易错点一:赔偿与补偿
①法律含义不同:
赔偿意味着赔偿方存在法律上的过错(故意或过失),如侵权或者违约给对方造成了损害。
补偿意味着补偿方不存在法律过错,是因为合法进行的法律行为而给相对方造成了合法利益损害,从公平原则出发,应该给予补偿,以弥补相对方的损失,比如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②弥补程度不同:
补偿带有补充性。补偿的价值一定是比相应的标的的损害价值要少,补偿只是对行为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不具有填平功能。
赔偿带有惩罚性。惩罚性是要对行为人的行为做出一定的惩处,需要承担赔偿对方全部损失的不利法律后果,具有填平功能。
高频易错点二:公民与人民
公民是法律概念、个体概念,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是中国国籍区分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一个根本标志。我国公民,没有年龄、性别、民族、种族、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居住期限、文化程度等的限制,无论其社会政治地位、出身成份、历史情况有何不同,无论是否犯罪、是否属于敌我矛盾,都是我国公民。
人民是政治概念、集体概念,人民与敌人是相对的称谓,人民的对立面是敌人,人民通常是指整体。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以及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因此,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推荐↓↓↓↓ | |||
公考第一课 | 2024版国考图书 | 第18版5100题 | 申论答题纸 |
系统提升班plus | 笔试悦享班 | 历年臻题 | APP会员年卡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费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间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流程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科目 国家公务员考试答题须知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规则 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 国家公务员考试分数线 国家公务员面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面试名单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 国家公务员考试调剂名单 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 国家公务员面试礼仪 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 国家公务员无领导小组讨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体检考察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