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15:36:46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广东分院
申论热点直播“打赏”乱象,该治理了
【事件背景】
近日,一篇讲述主播短时间获得千万元“打赏”的文章在网络热传,作者称自己几年来共直播600多场,累计获得虚拟礼物折合人民币达3000万元。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主播和平台使用虚假手段骗取“打赏”,有些网络主播还通过低俗的言语和肢体动作,诱惑不知情的网民大额“打赏”。在网络平台上,标价最高礼物的是66666抖币的“至尊礼炮”,折合人民币9523元。
在激情“打赏”、巨额“打赏”等乱象中,最让人担心的是未成年人也参与其中。媒体曾经报道过,浙江9岁女童“打赏”主播10天刷掉18万元,河南焦作10岁女童1小时“打赏”主播万余元,13岁男童沉迷于看游戏直播给主播“打赏”上万元,16岁少年3个月内“打赏”女主播158万元,等等。(新华网)
【影响】
1. 助长社会不良风气。这种金钱至上的理念、攀比打赏的现象,使一些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长此以往,更是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
2. 助长青少年形成不正确的财富观。目前,在校大学生对成为主播有强烈向往,自媒体网络炒作“主播获天价打赏”“主播成为致富捷径”等信息,使一些青年大学生形成想要靠卖笑撒娇就能赚钱的“畸形”致富观。
【原因】
1.直播、游戏平台监管不力。
2.监护人监管缺位。家长在监管和引导教育方面失职。
3.社交平台宣传乏力。有关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的消息,目前主要来自新闻报道,在宣传、制止未成年人“打赏”方面,社交平台普遍乏力,缺乏警示。
4.最后,监管力度差。
【措施】
1.网站平台应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审核。针对网络直播的“打赏”乱象,网站平台应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审核,从源头上解决不良现象和行为;应完善“青少年模式”和防沉迷功能,按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求,上线“青少年模式”和防沉迷功能,切实落实而不是走走形式应付了事。
2.家长负起责任,多多关心孩子成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人人手机不离手的当下,除了必要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人们更多的还是对游戏、视频等娱乐项目的沉迷。家长沉迷其中,孩子自然效仿。所以,不妨从家长开始,少用手机,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多一些关心和交流,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自然也就少了给主播打赏的机会。
3.社交平台发挥流量优势, 对激情“打赏”、巨额“打赏”等乱象加大警示力度。
4. 齐抓共管,加强网络直播的规范化管理。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在齐抓共管中逐渐形成规范化治理体系。如一些网络平台为追求流量,用算法技术向用户推送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音视频内容,甚至引诱用户跨平台从事违法违规交易,为此,国家网信等多部门多次严肃整治擦边球行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等依法进行监督。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考公客服
贴心专属客服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