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备考 > 行测 > 言语理解 > 2022年省考言语备考知识点妙用“因果关系”解题

2022年省考言语备考知识点妙用“因果关系”解题

2021-05-31 17:56:07 公务员考试网 华图教育微信公众号 华图在线APP下载 文章来源:广东分院

Document

在行测的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个必考的模块,这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其实大家对这个模块都不陌生,毕竟有些内容与语文相关,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又是一个比较头疼的模块,因为这个模块的文字相对比较多,大家读起来非常耗时,对于重点内容把握得不够准。其中找文段重点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如何通过关联词“因果关系”找重点。

【例1】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莫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最高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 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 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 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了莫高窟体现了先民的智慧,接下来通过介绍莫高窟的选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完美融合,得出莫高窟处于“最安全”地带的事实,最后由“正因如此”引出文段结论: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文段是“分—总”结构,重点在“正因如此”之后,主要讲的是莫高窟虽历经千年仍完好保存。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A项“天人合一”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最后一句确实提到了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但是非重点,因为前文分述中没有围绕价值来谈,而是围绕其为何能够历经千年保存完整论述的。D项只是莫高窟完整保存的原因之一,非重点。因此,选择C选项。

【例2】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开创新继而创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B. 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C. 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D. 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中华文化能够保持强劲生命力,接下来通过“就在于”指出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通过“同时”并列连接两大方面内容。 文段为“总—分”结构,主要在讲中华文化为什么可以保持强劲生命力。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和D项都是“同时”之后的内容,表述片面;且属于原因部分的表达,非重点。C项:“古巴比伦文化”为例子,非重点部分。因此,选择B选项。

通过这两道题目的对比,大家发现什么了吗?这两道题都是通过因果关联词来把握重点的,在因果关系中,结论部分的内容是重点,原因不重要。不过,大家再仔细琢磨会发现,上面的两道例题即使都是因果关系,但二者仍然有区分。例1考察的是正装因果关系“正因如此”,例2考察的是倒装因果关系“之所以……就在于……”,而这两者正确选项设置是有区别的:

因果关系正确选项设置
正装因果 倒装因果
结果 ——
结果的原因 结果的原因
具体原因+具体结果 具体原因+具体结果

以上就是因果关系的区分,希望大家能够在做题中用好因果关系,把握住文段重点!

2024考试入面分数线
特别推荐

省考面试礼包】|【省考面试系统提升】|【省考面试图书】|【面试题库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王图图)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

点击所需资料,扫码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