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8 10:27:59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新疆分院
说到言语中的“断舍离”,大家并不陌生,就是之前备考指导中已经说过的“辅证方法”。学会“断舍离”,可以提高我们的做题速度,用好“断舍离”,可以让我们更加精确地选对答案。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谈主旨概括题中“断舍离”。文段中在有总有分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总句,即“观点”或者“对策”。这就对应了分句不重要,因此,既然不重要,在阅读中“分句”即可以不读或略读,对于分句的特征,今天我们重点讲解分句中的“援引观点”。
援引观点,顾名思义,引用别人的观点,常见形式为“XX说、XX认为”等;为了方便做题,我们根据引用的观点与作者观点一致定义为正面援引,引用观点与作者观点不一致把定义为反面援引,往往后面会出现转折关联词,表示对反面援引的反驳。
而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作者观点”清晰且明确,即总句已经确定。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援引观点“断舍离“,不管是正面援引还是反面援引,都可不读或者略读。这样会节约大量时间,考场上的争分多秒就这样实现了。所以,选项中如果出现援引观点的内容,均视为干扰选项,进行”断舍离“。而第二种情况则是,当作者观点不清晰和不明确时,可以借助援引观点的内容帮助”判别“观点,但是援引观点本身的内容,出现在选项中以后,同样采用”断舍离“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尝试对援引观点进行“断舍离“。
【例1】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缘故,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林徽因说:“惜花、解花太东方,亲昵自然,含着人性的细致是东方传统的情绪。”我们都会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所谓“蒹葭”,就是我们熟悉的芦苇。《诗经》里的世界,其实并不遥远,“参差荇菜”“南有乔木”“桃之夭夭”“彼黍离离”,这先秦时代的民歌,几乎首首离不开植物,一风一雨、一稼一穑,遍布着草木的声息,以至于《诗经》里的植物花卉,也成为一门学问,吸引一代代的学人研究考证。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中国古典艺术深受农业文明的影响
B.花草植物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元素
C.先秦民歌以花草植物为最主要的描写对象
D.《诗经》为古代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结构。第一句,提出观点。第二句,通过“林徽因说……”“我们都会背……”这些句式可知。全部为援引观点,所以。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是文段的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提及的“农业文明”,原文是“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缘故”,仅为原因部分内容,非重点;且原文为不确定语气,均不符合重点。C项的“先秦民歌”和D项的《诗经》等内容均属于援引观点的内容,非重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项。
以上这道题是一个正面援引,直接断舍离。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一下带有反面援引的题目。
【例2】历史证明,每一轮经济危机都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然后逐渐走出低谷并开始复苏。不得不承认,金融危机让“中国制造”遭遇空前危机,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各地区都在抓产业升级。但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在“抓大放小”的惯性思维下,不少人认为,产业升级是大企业的事,与中小企业没有多大干系。显然,这是一种误读。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而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力量。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产业升级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B. 产业升级过程中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参与
C. 技术变革是企业渡过金融危机的最好手段
D. 产业升级是使“中国制造”渡过金融危机的关键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前文阐述背景,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反面援引,最后一句给出关于“产业升级”的作者的观点,即中小企业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第二步,文段结构为“分-总”,强调产业升级需要中小企业作核心力量。而A、C、D中均缺少主体“中小企业”。
因此,选择B选项。
以上这道题出现“不少人认为……显然,这是一种误读“是一个反面援引,直接断舍离。紧接着就是作者观点,同义替换为答案即可。
最后,必须强调一种很少出现的特殊情况。也就是正面援引观点出现在开头时,且文段中没有出现作者观点,又该如何应对呢?那同学们此时要思考,正面援引的作用其实就是加强和强调作者观点,既然正面援引的观点和作者观点一致,文段又没有给出作者观点,那么,也就意味着,正面援引观点即为作者观点,也就是文段重点。
华图教育祝大家成功上岸!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考公客服
贴心专属客服
报名条件?
岗位选择?
笔试科目?
面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