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09:46:46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又是一年清明节,关于清明节的干货知识你了解多少?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斗指乙(斗指北斗;乙,天干之一。表示清明时节北斗柄指向天干“乙”和地支“辰”的方位)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一、节日习俗
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唐代是我国南北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插柳。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二、诗词谚语
1. 诗词名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杜牧《清明》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唐代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代韩翃《寒食》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唐代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代晏殊《破阵子·春景》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宋代黄庭坚《清明》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代程颢《郊行即事》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2. 农事谚语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那么,清明节的谚语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一看!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前后寒十天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三、相关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四、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1. 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3.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清明节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二十四节气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季节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划分,即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季节变化的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反映农事活动的节气有:小满、芒种。
例题
1. 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A. ④②③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②④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日。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中通过桃符可知①为春节。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中通过黄花酒、登高可知②为重阳节。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中通过粽包可知③为端午节。④“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中通过寒食可知④为寒食节。春节为农历一月初一,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寒食节一般为清明节前一两天,清明节为公历4月5日前后,因此正确排序为①④③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是( )
A. 端午节
B. 重阳节
C. 清明节
D. 中秋节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日。题干内容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意为正值端午时节,人们沐兰草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菖蒲酒以驱邪避害。
A项,端午节又叫浴兰节、菖蒲节。沐兰草浴、饮菖蒲酒、吃粽子、赛龙舟是古人端午节标志性习俗。A项正确,当选。
B项,重阳节习俗为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B项错误,排除。
C项,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C项错误,排除。
D项,中秋节的习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等。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3. 关于“二十四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最后一个节气是冬至
B. 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
C. 节气最早起源于西汉年间,到唐朝已臻完善
D. 2012年,清明节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二十四节气整体还未入选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
A项,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A项错误,排除。
B项,“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B项正确,当选。
C项,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已经零星出现了后世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C项错误,排除。
D项,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022年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产品推荐↓↓↓↓ | |||
2022省考 成绩查询 |
2022省考 面试礼包 |
2022省考 面试峰会 |
2022面试 分数线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下一篇:植树造林榜样,值得点赞!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