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 11:02:00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参考文章:
旅游纪念品为何长了“同一张脸”
本应为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纪念名片,却以“同一张脸”出现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成为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尴尬标签。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多地景区采访时发现,木梳、披肩、帽子、手串等成为多数景区的标配型“地方特产”,更有甚者,一块一模一样的丝帕,在杭州叫“杭绣”,去了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成了“蜀绣”,在河南又称“卞绣”。
旅游纪念品高度同质化,确实是个普遍问题,甚至有人编段子调侃,“到景区买旅游纪念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义乌人民出去旅游一定没啥意思吧,毕竟纪念品都是从你们那儿拿货的”。
旅游纪念品本应是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富有当地的文化历史内涵,有些纪念品甚至只能在当地才能生产。然而,当成百上千个景区都在贩卖长了“同一张脸”的旅游纪念品时,谁还会认为值得购买、值得为“到此一游”留念?据说有人在四川旅游,竟买到了写有“少林寺纪念”的“特产”,如此忽悠手法实在是太低级了。
有了强烈的利益驱动,景区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文化与历史内涵等,又会有多少景区顾及?
旅游纪念品长“同一张脸”,不仅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且不利于推广各个景区的独特旅游价值。尤其是同质化、低端化、地摊化的旅游纪念品会大大拉低国人的旅游购物消费。据统计,旅游购物在欧美国家占旅游业收入的50%到60%,在亚洲发达国家占40%以上,而在我国目前只占28%,国内外游客对旅游商品的满意度可见一斑。
如何让旅游纪念品走出同质化怪圈?各景区要舍得投入人力财力,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搞旅游商品研发,打造离开本景区就买不到的特色纪念品。各地相关部门应针对地区文化挖掘、研发文创产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文化、版权保护等部门应注重旅游纪念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会影响旅游纪念品研发的积极性,也会拖累文创市场的发展。
(761字)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秀荣http://guancha.gmw.cn/2018-10/09/content_31603706.htm,有删减。
素材积累:
1、景区纪念品以“钱”为本,而非以景区为本、以游客为本。
【使用说明】该句可以用在表达商家只以利益为主的观点、文章表达的论证部分可以用,以增强文采和说服力。
2、人才和创意的缺乏也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
【使用说明】该句可以用在表达商家只以利益为主的观点、文章表达的论证部分可以用,以增强文采和说服力。
↓↓↓↓2022年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产品推荐↓↓↓↓ | |||
2022省考 成绩查询 |
2022省考 面试礼包 |
2022省考 面试峰会 |
2022面试 分数线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