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16:18:34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在言语的考试过程中,小伙伴们会发现,“无中生有”是最强的干扰选项,不论是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还是其他题型,都会出现“无中生有”的身影。那么在2017年河南公务员的言语考试中,为什么会喜欢设置“无中生有”为干扰项呢?今天图图就带领小伙伴们说道说道。
一、出题人容易设置干扰项
小伙伴要知道,你们在考试的时候会抱怨考试题太难,考试题出的怎么这么没人性,其实你们要体谅出题人的不容易,命题人在命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时候也是绞尽脑汁,这时候小伙伴就会发现“无中生有”成了命题人的偏爱。因为设置错误选项的时候比较简单,而且还容易误导考生。
【例】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气候变暖( )。
A. 会使全球降水总量减少
B. 对局部地区来说利大于弊
C. 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D. 将导致世界各国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一共两句话,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转折,故重点句为第二句话,第二句话中强调的是“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那说明的是弊大于利,故本题正答为C选项。
这是一道简单的题,但是很多同学会被B选项所吸引,B选项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选项,“利大于弊”就是无中生有,不仅会误导考生,命题人在设置选项的时候只要和正答的意思设置相反的选项,那么这个强干扰项就出现了。
一、考生容易受干扰
无中生有的意思是:凭空捏造。具体到我们的言语这一模块中,就是在文段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描述,出现在了选项当中。无中生有一般有个突出的特点,一般都是一句有独立含义的句子,并且看似有深刻的道理,因此很多小伙伴在体会到其深刻含义之后,往往就会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这就造成了很多小伙伴栽在了“无中生有”的手里。
【例】社会管理不是为了加强控制,它是柔性的、协同的和互动的,这正是它与传统单位制管理模式的根本区别,也是“大管理”的要旨所在。长期以来,单位就是社会,它包揽了我们的一切“单位制”和“身份制”构成了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社会运行的基本特征,国家和政府通过严密的单位体系和街居体系管理职工及城市居民。单位制的重要特征就是控制性、封闭性和单一性,是典型的“小管理”。或许,在当时的条件下,“单位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社会的萎缩,以至于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却对“社会”很迷茫,社会是什么?社会在哪里?(2012-山东-17)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
A.“单位制”管理模式削弱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B.社会管理的核心是提倡个人的主动参与
C.现代社会要求“小管理”和“大管理”的有机结合
D.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管理模式主要是“身份制”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整答为A选项,出现在文段的最后。但是这个题很多小伙伴都会选择C选项。C选项完全是一个无中生有的选项,文段的“小管理”和“大管理”在文段中并没有一起出现,但是小伙伴们就会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实际上却是错的。
以上就是为什么“无中生有”在言语中出现的频次这么高,在备考2017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做题过程中小伙伴们一定要擦亮双眼,别再掉入“无中生有”的陷阱。
↓↓↓↓2022年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产品推荐↓↓↓↓ | |||
2022省考 成绩查询 |
2022省考 面试礼包 |
2022省考 面试峰会 |
2022面试 分数线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