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2 11:07:16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这几年的省考申论关于贯彻执行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多。综合这几年的情况看,短评类考得频率较高。比如从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第四题“为专栏写一篇短评”,到15年国考地市申论第四题为该报写一篇“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乍一看这里的短评、短文似乎不太一样,但是深入分析会发现不管是短评、短文本质上都是针对一个对象给出观点进行论证,本质就是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几次模考下来发现不少考生对该类型的题目把握不够。现华图教育专家以2014年副省真题为例,讲述一下这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希望对有意向参加2017年各省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更多2017年省公务员备考资料可提前关注华图教育网省公务员频道。
一、充分审题
无论什么题型,审好题干和题干要求都是作答好题目的前提。要把握题干和要求中的每一个关键词,按照命题人的意图审出作答思路。
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紧扣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本题表面上是贯彻执行题型。但是短评,简而言之,即简短的评论,以评为主。说白了就是一道评论型综合分析题,但是作答的时候得以一篇文章的形式呈现。
(一)、首先审题干:
任务:短评;目标:“跟风”专栏;意图:号召大家拒绝跟风,走向成熟
(二)、根据题干中关键词并结合实际明确作答结构:
即:1、什么是“跟风”
2、人们为什么“跟风”
3、“跟风”有哪些危害
4、“跟风”怎么杜绝
二、归纳提炼
其次结合题干中关键词回归材料找要点:
材料4:
第4段:首先找到资料中蕴含的现象——跟风,从“报班热、相亲热、选秀热和养生热”,摆出当前“跟风”现象严重的问题。
第7段:研究者撰文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当前“跟风”热的源头:人们“预先失败”的心理,人们过于相信专家指导系统——原因:第13段中提到的“社会高度发展、信息丰富芜杂以及生活形态多样变迁”与“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破碎、凌乱和神秘”,而大众传媒向我们呈现了世界的完整面貌,承担了“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获得了人们的依赖。
材料5:
甲、乙、丙:大众传媒虚假宣传、炒作,导致了跟风现象,社会被推向了浮躁。
戊、己:跟风对社会、个人的影响。
可推到出对策:一是正确引导,二是做好自己,三是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四是社会鼓励公民个性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整体成熟的目的。
三、整理加工,呈现答案
最后:将所归纳的要点整理并且与开篇与结尾整合起来,形成一篇完整文章。
告别跟风 走向成熟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股“跟风”热潮,家长“跟风”报班热,节目“跟风”相亲热、选秀热,全民“跟风”养生热,跟风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运转的主格调。这一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社会群体的浮躁心态,构成了社会群体心理“亚健康”的表征。
“跟风”现象源于人们“预先失败”的心理问题,过分依赖专家系统。当前社会高度发展、信息丰富芜杂,人们无法获得真实世界的信息,从而期待权威。而大众传媒承担起“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向我们呈现了世界的完整面貌,但也引起人们对其的过度依赖;更有部分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虚假宣传大行其道,从众潮流将社会推向浮躁之中。
“跟风”是拙劣的模仿,缺乏理性,会丧失文化个性。经常从众跟风,不仅有可能抵制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甚至可能造成“千人一面”的社会环境。
为此,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切实杜绝跟风,让社会文化发展更成熟、更自信、更富有个性。一、需要正确引导,增强文化自信;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媒,打造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三、积极倡导公民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
华图总结:
不管是短文、短评还是未来可能遇到的其他文种,只要明确是针对某个对象提出观点的,本质上都是评论型综合分析题,作答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和落实观点。格式上只要符合一般要求即可。
↓↓↓↓2022年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产品推荐↓↓↓↓ | |||
2022省考 成绩查询 |
2022省考 面试礼包 |
2022省考 面试峰会 |
2022面试 分数线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