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2 11:35:47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东靠策勒大戈壁,南临阿其克山前戈壁,北依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就是南疆和田地区拜什托格拉克乡。
论自然条件,这里当然说不上好,甚至有些恶劣。但就在这片土地上,有个名叫依斯勒克墩的小村子,全村102户,靠着家家种枣子,年户均纯收入竟高达20余万元,人均收入在4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日前,记者来到这里,正惊异于依斯勒克墩村的村民通过种植枣树,改变了自身的经济面貌、村子里也绿意盎然时,拜什托格拉克乡党委书记李军建却跟记者说:“依斯勒克墩村让人关注的可不仅是勤劳与致富,作为一个汉族群众占多数的村子,他们先富带动后富,和乡里的其他11个少数民族村的群众互帮互助,民族关系其乐融融。”
富不忘“亲”结对子
不过,过去依斯勒克墩村可和“富”挨不上边儿。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不少人由于支边、逃荒、投亲靠友等原因来了,但都因为同样的原因——穷,又纷纷走了。
村党支部书记代玉东回忆道,“这里以前特别穷,一开始种棉花、小麦、苞谷,赚不到钱;后来又改种皮牙子(洋葱)等蔬菜,也不行;10多年前,我们开始种枣子,到兵团14师在皮山的团场学技术,也把县林业局的林果专家请过来,给我们讲课、做指导,枣子的产量才越来越高,品质也越来越好。”说到起劲儿处,代玉东还抬手比了比,“尤其是6年以上枣树结的枣子,特别好。大的能到7厘米,绿色、核小、肉质厚、含糖高。”
依斯勒克墩村通过种枣富了起来,乡里其他村子也纷纷效仿,但由于不少维吾尔族群众看不懂说明书,也说不了普通话,学不了技术,枣子产量不高,销路也不好。
“早前,民族村的村民们都把枣树种得高高大大的,认为枣树大、自然产量多,结果不仅单产低,一亩地里也长不了几棵树。”依斯勒克墩村的村民说,“事实上,让枣树产量高的一个秘诀在于矮化密植,一人多高的枣树,就能产五六公斤,一亩地110棵树,一公斤20块钱,一亩的收入就至少上万元。”
通过种枣发了家的依斯勒克墩村没有忘了周围的民族兄弟。从2009年开始,在代玉东的带领下,村里的农户和周围几个村的维吾尔族群众“结对子”,教他们种枣的技术。
“乡里乡亲的,不管是什么民族,大家都是亲戚。我们教他们技术,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在农忙时节,地管不过来了,他们也会给我们搭把手、帮帮忙。”代玉东说。
维吾尔族群众阿巴拜克想扩大红枣种植面积,但种得不好,就请村里红枣种植大户孙景成帮他解决难题,孙景成详细讲解,不定期地到阿巴拜克的红枣园察看,两年过去了,阿巴拜克的红枣园现在年收入6万多元。
依斯勒克墩村还优先给民族群众在资金、技术、住处上给予大力支持。村里开发了一个红枣种植基地,把先进的红枣种植技术传授给维吾尔族种植户,先后协调金融部门帮助维吾尔族种植户解决项目发展贷款20多万元。
亲戚越走越熟络
2013年,拜什托格拉克乡对依斯勒克墩村共同进步的好办法进行推广,专门开展了88户汉族群众与11个民族村的176户民族群众“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一户汉族群众与两户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上互帮互助,增进感情。
“乡里一参与进来,效果就更好了!”代玉东说,“以前的‘结对子’助生产,还仅限于能说一些维吾尔语的汉族群众,现在乡里的干部能够帮助做翻译,我们和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更顺畅了!”
从2月份的修剪到10月份的收果、晾晒,从嫁接定型到施肥用药、病虫害防治,拜什托格拉克乡组织汉族干部到结对民族农户进行技术帮扶,还制定了增收计划,预计每年通过帮扶使结对户增收40%以上。生产上的密切协作,也带动了汉族群众与民族群众的生活交流。遇上肉孜节、古尔邦节、元旦或春节,或是婚丧嫁娶等重要日子,结对家户都少不了提着礼盒“走亲戚”。
亲戚越走越熟络。每个季度,汉族群众和民族群众之间还要举行篮球比赛和拔河比赛。农闲时,汉族妇女会经常到维吾尔族群众家,了解“麦西来甫”风俗、学绣民族特色的纹饰、做维吾尔族特色菜;不少民族群众对包饺子、舞龙、舞狮也驾轻就熟。
截至目前,拜什托格拉克乡的结对子家庭共修剪红枣3500亩,嫁接红枣250亩,建立起民族团结科技示范基地两个,筹集民族团结互助基金17700元。
“汉族群众与少数民族互相需要、互相离不开!依斯勒克墩村有10户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其中维汉通婚8户,藏汉通婚两户。”李军建说,“民族关系融洽了,社会环境也更加和谐。在依斯勒克墩村,不少人家常常都是大门敞开,推门就进。”(记者陈亚楠)
↓↓↓↓2022年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产品推荐↓↓↓↓ | |||
2022省考 成绩查询 |
2022省考 面试礼包 |
2022省考 面试峰会 |
2022面试 分数线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下一篇:福祉提升 改革成果惠民生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