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 16:00:16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中国的环境冲突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自1996年来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十一五”期间,环境信访的件数高达三十多万。自2012年以来,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宁波、云南昆明等一系列轰动社会和网络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相继发生。至少就目前而言,司法手段在冲突的解决上并不更见效。来自环保部信访部门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30多万件的环境信访,行政复议2614件,但行政诉讼只有980件,刑事诉讼只有30件,真正通过司法诉讼渠道解决的环境纠纷不足1%。一方面群众遇到环境纠纷,宁愿选择信访或举报投诉等途径解决,而不选择司法途径;另一方面司法部门也不愿意受理环境纠纷案件。
利益冲突之所以如此不可调和,在于缺乏一个平等的协商机制。传统的发展模式下,高污染企业往往等同于高税收收入,地方政府乐于招商引资并接受污染企业的转移,而对环境和当地居民造成的外部影响则常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在这个博弈里,地方政府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强势的参与者和利益方。与此同时,作为利益受损者的当地民众,不但没有议价的机会,很多时候甚至连知情权都没有。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只需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政府无视民众利益诉求,而民众则由不满而转向群体性事件,最后的局面不会是多赢而只能是多输。
一个健全的利益机制,需要政府的退出,而让企业对民众游说、沟通、议价,简单一点说,就是“谈钱”。企业需要这部分环境资源的“生产性功能”,花多少价钱,才能让民众让出部分的“生存性功能”,民众愿意付出多少的价钱,才能让企业把项目“建在你的后院”里。
中国近年来出现的“邻避运动”,其实也非本国特色,最早曾出现在城市化起步时间较早的欧美国家,后来又出现在日本、台湾等地区。邻避运动在台湾有30多年的历史,早期邻避运动的口号是,“鸡屎拉在我家后院,鸡蛋却下在别人家里”。如今邻避运动在台湾却已不多见,因为政府机关已经慢慢形成一套运作模式,民众也知道应该如何在游戏规则下表达自己的诉求。最能让抗议民众消气满足的,是邻避设施建设方的补偿——“环保回馈”。建设方通常会将令人讨厌的设施变得不那么惹人嫌,例如设立公园、图书馆、运动中心、温水游泳池等,供附近民众免费(或打折)使用。此外,还有减免电费、减免土地相关税赋、给予奖学金等措施。
近年来在美国兴建邻避设施遇到的阻力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少,其原因在于,国家和联邦机构开始承担批准厂商兴建邻避设施草案的责任,法律允许的程序也提供了更多公众参与邻避设施决策的机会,邻避设施选址方式从“决定-宣布-辨护”开始转向“参与/自愿/合作”。这些,都需要政府进一步的放权,让公众参与到利益机制中去。
与其一边高谈在发展模式上具有前瞻性的、跨越性的创新道路一边持续地对环境只破坏不治理,还不如直面“发展会造成污染”的客观现实规律,运用更灵活的市场手段来实现自然环境“生存性功能”与“生产性功能”的最优配置。
↓↓↓↓2022年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产品推荐↓↓↓↓ | |||
2022省考 成绩查询 |
2022省考 面试礼包 |
2022省考 面试峰会 |
2022面试 分数线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