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公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下称《规划》),共有262个资源型城市被列入其中,它们分布在全国除了京、津、沪三市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关于资源型城市的国家级规划,也是新一届政府以国务院文件发布的第一个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介绍说,2010年,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国土部、财政部等部委编制《规划》;李克强总理也对编制《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划》编制历时两年多,不仅首次在全国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而且将它们按照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规划》的出台主要有两大背景:国家对资源保障的需求、生态环境恶化的倒逼。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资源枯竭城市。《规划》中新的分类,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全周期的规划,在其产业成长的各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分类型地指导发展方向和重点。”陈耀表示,“所有资源型城市都应当未雨绸缪,及早地培育接续替代产业,而不是等到资源衰退以后再来抢救。”
所有资源型城市“齐步走”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还记得,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辽宁视察后,提出辽宁要搞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课题,并在阜新进行尝试。当年底,阜新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当时,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走向萧条,我们认为值得研究,于是设计了一个课题《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2002年,发改委将此作为重点课题立项。”
肖金成告诉记者,在他们的研究中,按照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规模、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及规模等4项标准,提出全国资源型城市有118个。对于这次《规划》中的“262名单”,肖金成并不感到意外。“这次《规划》中包括市辖区,而我们原来的研究中不包括。”
更重要的是,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国家分三批确立了69座资源枯竭试点城市。“这些试点城市,国家给了优惠政策,轰轰烈烈在转型。那些没有列入试点的城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甚至更困难,很多都想往‘试点名单’里挤。”
肖金成说,需要通过试点来摸索经验,但经过三批试点后,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扶持应该是“普惠制”。“所有资源型城市都能够列进去,享有同样的政策,国家同样给予引导,编制资源型城市规划,顺利实现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份名单实际上是动态的,会根据资源储量条件、开发利用情况不断变化。”陈耀告诉记者。
“实际上大家都是一样了,齐步走了,国家政策是普惠的,还要得靠自身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肖金成说。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庶明参与研究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在他看来,《规划》和以往资源型城市转型思路最大的不同在于,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
“这次《规划》是全国性的,原来重点在东北,首先是从棚户区改造开始, 再延伸到产业层面。当时最迫切的是解决社会问题,是‘抢救工程’。经济衰退、社会衰退、生态恶化,城市都不像样了,不抢救不行了 。但这次《规划》做了一个全面的安排,资源型城市不管是哪种类型,都要建设成可持续的、生态的、社会和谐的城市。”刘庶明告诉记者,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标志着我们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