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1 12:07:49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国家关系的基础是民间的互相理解,因此公共外交在各国都兴旺,中国也是这样。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相对比较闭塞,外国人对中国了解得比较少,所以我们很希望外国的公众能够认识真正的中国,认识我们发展的诚意,也认识我们发展的不足。
公共外交实际上属于不同文明间的对话,难免会遇到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因素,主要是在语言和信仰等方面。
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不够,交流时往往以别国的语言为主,因而我们在表达中国文化时就打了折扣,不是原汁原味。有外国朋友跟我说,公共外交这个词最早出现于英国泰晤士报。实际上1949年周总理就提出了人民外交的概念——除了政府,半官方、群众团体等组织都要向外表达中国。可惜汉语不够流行,人民外交这个词就没被推广。我们在世界各地推进孔子学院建设,目的之一就是推广汉语。
生活习俗也会构成公共外交的障碍,生活习俗并不是法律,影响却更为深远。比如中国人比较孝顺、勤奋、爱劳动,对邻居很和蔼,但也有些习性比较特殊,外国人或者喜欢或者很不喜欢。
更重要的是信仰障碍。很多中国人信佛,但并不自称佛教徒。有的外国朋友说,不相信有天堂你就不用做好事,不相信有地狱你就不怕做坏事,这还了得?美国的神学家路易斯曾对我说,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我很有同感,因为中国人也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种信仰,不过我们没有把它归结为宗教信仰,而是文化信仰。
有人问,宗教信仰有神看着你,文化信仰有谁看着你?我说有很多“神”看着我,同事、家人、邻居都盯着我,看是否有悖文化信仰。这种信仰的“神”是看得见、摸得着、能握手的。所以我们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有着更为多样的信仰体系,宗教、文化、政治等等。
在开展公共外交时,信仰差异往往会成为障碍,但是一旦说清楚了,这种障碍就可以跨越。
(根据作者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分论坛的发言,本报记者杨旭整理)
↓↓↓↓2022年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产品推荐↓↓↓↓ | |||
2022省考 成绩查询 |
2022省考 面试礼包 |
2022省考 面试峰会 |
2022面试 分数线 |
相关内容推荐: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
上一篇:不要失掉香港的包容心
下一篇:权力扩张岂能排斥其他救济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