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做客人民网
2012-09-28 09:16 作者:刘勇 来源:人民网 点击: 次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了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老师,先请于老师跟网友打个招呼。
于洪泽:各位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人民网教育频道和大家一起交流关于就业、创业和成业的一些话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
主持人:就像于老师刚才所说的,我们是交流大学生职场和人生规划的一个小故事,是这一段过程,从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很关注我到底在什么时候开始规划,还是在20岁的时候或者在更早,或者等我就业以后,这个问题您是怎样认为的呢?
于洪泽:主持人这个问题确实太专业了,因为我们现在知道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都是前提界定为大学生,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从大学生开始职业规划,是因为不规划就彻底不行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规划最好是什么时间?是13岁。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大概有一个过程,比如我们0-3岁养成习惯,3-6岁我们开始认知世界,6-12岁已经开始对一些基本的东西去进行涉猎,比如学习,比如体会人和人之间怎样相处。到13岁,我们说这个人就已经有了新的或者有了一个更新奇的想法,我将来干什么,我将来能做一些什么事情。而13岁的时候就应该进行职业启蒙了。我做系统研究的时候,我做了实证的调查,也做了实证分析,也到发达国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我们看到在发达国家,13岁,那海个小孩子基本有兼职、实习的经历,15岁,70%都明确了职业方向了。所以13岁启蒙,15岁明确,等到18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大学是沿着要干什么的想法去验证,等他进入到社会以后,基本上可以是理论和实践有一个融合了。我们在这些方面就稍微有点滞后了。所以,我们现在强调大学生职业规划,我的结论是,不职业规划就来不及了,但是我们现在要开始,逐渐地让大家意识到从13岁就开始有一个规划的认识。等到大学毕业以后是全面实践和认证我们的一些基本的规划,所以中间再经过一些调整,等到30岁以后,我们就可以在职场中,沿着专家的方向去成长。所以,我觉得主持人这个问题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我希望观看这个节目的同学,能够记住这一点。
主持人:正像您刚才所说的,13岁是一个阶段,15岁是一个阶段,现在很多大学生可能在入校的时候,他们也会有这样一个规划,您刚才提到一句话,比如我在13岁开始的时候,像国外有一些兼职等等,比如我在大学入学的时候,我对自己规划的时候,如果我要去选择一些兼职,或者选择一些对以后职业有帮助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应该怎样去选择?或者怎样有一个框架,把自己从一步一步走上正道的感觉呢?
于洪泽:这是大学生朋友比较困惑的地方,他知道我应该有一个规划,但缺少规划的方法。我去了很多大学,我发现讲职业规划的老师,他的一个困惑是,他以前没有过很丰富的找工作的经历,也没有很丰富的职场实践。所以,他在学校里面和同学交流的时候,就稍微有点苍白。我当时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现在应该讲,我们的大学生只要记住三点就行。第一点,你入学的时候,有一个快速地融入、明确方向,向着核心角度去培养自己。入学的时候是快速融入,明确方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基本设计就可以了。现在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大学毕业以后怎样进入职场,我们知道进入职场基本上就是先就业、再择业、后定位,然后有一个系统的成长,我们认为要把这个区分一下,比如我刚刚入学,应该怎样办呢?先建立和别人怎么去协作、怎么友好共处的人际沟通人们,我们叫快速融入环境。接下来就是明确方向,比如说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但是我总可以知道我大学毕业可能有几种选择,比如出国、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等。2007年我提出来,你可以大概知道是这个,大二的时候进行试验,调整调整,比如我考研大概有没有兴趣,考公务员是否适合,大三就有明确的基本方向了。有了这个明确的方向,第三步做什么呢?就是要与众不同。比如我要考公务员,要沿着公务员考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素质去培养自己,你在大学的时候,你得关注政治,你得学习时事理论,得学习逻辑,要建立起一些基本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这些素养我们说你的学习生活和别人就不一样了。有的同学说我将来想创业,你大学毕业以后想创业,你面临资金压力、项目的选择和合作伙伴的搭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怎么办?你在大学里要找谁和你形成合作的团队,谁是有可能提供一些资金所以,你在这个方面,就不断地去提前布局,这样你在整个过程中就有一个很好的未来。我们说你入学,第一是融入环境,第二是明确方向,第三是要构建核心能力。所以,这样的话,你在整个入学的时候,就有一个比较好的规划了。
有的同学说,于老师,我不认识您呀,我现在怎么办?我马上明年就要毕业了,那怎么办?认清现实。所以先就业,能找到什么工作就找到什么工作,无论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有的同学说,我觉得招工,虽然他录取我了,但是我看到那个工作很单调,的确,我承认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工作是很单调的,我们都希望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你现在必须明确,你进入社会,你先要认清现实,因为你前面没有规划,你现在就只能够先生存。所以,先就业。
就业解决了以后,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把时间进行很好地分割,一方面把工作做好,第二方面,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完成好。第三方面,就把剩余的时间用于新的方向去进行拓展。所以,这样的话,你的生活就可以从就业转向了第二部分择业。所以,择业,其实是可以在工作中一步一步地在实践中完成。
我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员工积极地、主动地职业选择和被动地跳槽或者和盲目的跳槽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应该有这样一个方向。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30年或者更长时间就是40年,等到60岁以后才退休。而我们现在企业的寿命和人的寿命相比,它还是短的。比如说日本,它大概平均寿命是8年,中国呢,有的说三年、五年,不管是三年还是五年,总之它和人的寿命相比是短的,所以他会换一二次工作、三四次工作很正常,但是要有择业的主动性,而不要盲目的跳槽。所以,先就业再择业。后面,你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比如说我通过了一年、两年的就业的生存锻炼,在过程中一年两年的择业的主动思考,第三个阶段就是可以进行定向了。就是四年以后,你必须要说清楚,自己擅长做什么,做什么能够取得突出的成绩,然后面对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行业、企业和职业有一个系统思考。简单的说,看到行业去判断大势,看自己的企业去决定是不是要为之奋斗一生,看到职业去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点。这样我们经过了就业、择业和定向,沿着行业、企业和职业去进行系统地发展。所以,我觉得职业规划是需要一些工具和方法的。我们和同学交流过程中,都提出对于你来说,一定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所以你就必须从这个点出发,然后沿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沿着行业发展的趋势,沿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定位你自己的职业,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沿着这个思路去实践,你就会不断地去积累,最终有一个自己的感受,然后形成一套方法。这样的话,我相信同学一般情况下,大学毕业,三到五年的时间,都能够很好地明确自己的方向。然后到30岁之前,都会形成专家式的发展路径,对未来大家还是要抱有信心。